巨石遐想
  作者:陈有芳  浏览:2760  发布时间:2020/12/12

长在海岛,自小目睹许多巨石,屹立海边,经受风浪,历久弥坚。随着年纪的增大,我不由想起,这些巨石与平潭人的关系。

平潭古称海坛,是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面积371平方公里,人口45万。408公里岸线中,多有巨石罗列。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巨石的环绕卫护,海岛将不复存在。平潭以风大浪急著称,8级以上大风,年均123天,夏秋多台风,海浪最高超过10米。风浪的巨大侵蚀力,也只有这些坚硬的巨石才能抵御。少时,常在海边玩耍的我就发现,每次台风过后,有的巨石虽被风浪移动,却总在附近,不会远离。它们就像坚守岗位的卫士,时刻不忘自己护岛的职责。

在我家乡龙凤头村的海边,有龟模和青屿两个小岛,退潮可登岛,是我青少年时海钓的好去处,我的足迹不知多少次踏上这里。走着走着,我逐渐注意到,在两座小岛周围,布滿许多巨石,而小岛高处还残留着长草的泥土。原来,岁月的风雨激浪,不断冲刷岛上的土块,而裸露出的这些巨石,又捍护着小岛的存在。

长山后原來也是一个小岛,泥土被淘空后,形成礁石群,是个神奇的所在。雷电专击这里的巨石,而无暇它处。一块长20余米、高十多米的巨石,竟遭雷击当顶劈开,风浪的涤荡,使顶部裂开2米间隔;游客常在此驻足、留影,惊叹雷电神力。这里数百块巨石,屡遭雷击,横七竪八,斜躺间架。它们尽管裂成多块,却相互依偎着,宣示它们顽强的存在。

成人后,我先后在平潭的4个边防派出所待过。每次下乡,常在巨石间穿梭往返。久而久之,观察到在没有巨石的地方,就是易被海水侵蚀的所在。一次,我从海拔434米的君山顶往东看,自流水至山边一带,长十余里的北岸,经风浪长年侵蝕,己凹成孤形海岸,要靠筑堤防护,才能避免漁村被迫迁陟。

由此,我想到平潭人的粗犷性格,坚强秉性,有如巨石,且常有惊人之举。如全国80%的坠道,由平潭人挖掘。崇山峻岭,可从底部贯穿,改弯取直,缩短路程,无论坠道多长,都不在话下。如果不具磐石般意志,又怎能攻坚克难,洞穿顽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平潭人的勇毅果断,敢为人先,尤其凸现。在不长时段内,海峽变通途,一桥二桥,先后建成,动车进岛,游客日多,国际旅游岛前景可期。台啇登岛,台企创业,滾客轮直航,岚台往來,成为两岸交往的重要平台。机声隆隆,工地处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华街市,车水马龙,山披绿妆,制服风沙,全岛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平潭面对台湾,为南北交通要衢,属战略要地。每遇内忧外患,总成兵家必爭之地。在捍边卫国中,岛民浴血苦战,做出突出贡献。岛上古炮台、古炮、古营寨、烽火台等遗迹,都是当年勇斗凶顽的见证。明季,岛民与倭寇进行过激烈战斗。在鸦片战爭中,许多岛民投身兵营,从中走出一批中高级将领,有“八提督十二总兵”之称,被史家誉为“将军之岛,海军之乡”。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台湾水师副将江国珍,叔侄俩,潭城右营村人,先后战死在抗英沙场上。有清一代,200多年间,仅战死病亡的台澎戍兵就有4000余人,遗骸归葬平潭原籍,近年基建中被发现。抗日战爭中,平潭六次沦䧟,六度收复,军民联手,多次聚歼登岛日军,缴获日舰和大批物资,终将日伪赶出海岛。海坛风云,浩然正气,留下许多抗击外敌入侵的佳话。

山门村布衣俠士林杨,尤其是一块感人至深的精神“巨石”,他具有不顾身家为民代言的崇高品格,成为平潭人敢讲真话的象征。明初,倭患,官府逼迁岛民以避倭,限令三日内离岛。渡海遇风暴,“死亡过半”。灾后,存者要代亡者缴交税赋,雪上加霜,民䧟水火。林杨身历其境,激于义愤,写出奏疏,不远千里,上诉南京,以抗税为名,被下冤狱。历经三帝,关押18年后,至明宣帝元年(1426),推行新政,才被释放;並依疏将闽浙粤沿海所有“民移产虚”赋税,一律豁免。林杨“一疏恩三省,文章冠八闽”,名扬天下,青史留名;其写下的《奏蠲虚税疏》,被选入《四库全书》。600多年來,林杨的光辉事迹,一直为岛民所传颂。

平潭虽属海岛,却早有先民。考古发现,岛内不但有20多处新石器遗址,甚至还有3处万余年前的旧石器遗址,惊动考古界。在深入探研中,学术界将南岛语族的源头指向平潭。专家学者认为,约在6000年前,岛上先民经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把文明的火种播向广袤的印度洋和太平洋,而成为南岛语族研探之源。假若沒有勇于开拓的精神,这种远涉重洋的惊人之举,是不可能在当时出现的。

平潭多巨石,岛民多坚毅;两者之间,或有某种默契,且初衷不改,古今如一。 面对新挑战,世人将看到,平潭人更为不凡的表现!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