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地球”假说
  作者:陈有芳  浏览:1038  发布时间:2022/12/29

稀 有 地 球 ”假 说

  陈 有 芳

  “稀有地球”假说,由地质学家沃德和天文学家布郎利于2000年提出。他们认为,地球动物生命对环境条件比微生物更敏感。而且动物出现的这个过程,也不是我们所相伩的那么普遍,冠以“假说”,显其谦逊;但言之有据,话不假。其观点对天体生物学界更为乐观的一派造成重大打击。人们有必要了解这一假说的内容

  今年6月23日,西班牙《趣味》月刋网站登载“我们在宇宙中孤独存在”一文(作者 米格尔.安赫尔.萨瓦德尔),用以下七个理由阐述了这一“假说”,兹摘简如下

  、行星位置至关重要。靠近银河系中心的星球承受着致命的高水平辐射;恒星密集的区域受超新星威胁,同样也是生命禁区,超新星爆发能夠严重影响30光年以内的行星上的生命。这就在银河系中心周围形成了一个半径为一万光年的不毛之地。过于靠外的区域同样不适合,因为那里缺乏铁、碳、氮、镍、镁等生命必需原素。椭圆星系也是同样情况;生命只能在漩渦星系中出现。

  二、不是随便一颗恒星都行。恒星必须活得足夠长,演化需要时间;这意味着恒星质量不能太大,否则将快速耗尽核能走向熄灭。质量过大还会产生致命的紫外线辐射,杜绝行星生命出现。这一切说明,太阳这颗恒星具备的优越条件,才使地球有了生命。

  三、行星应当处在正确位置上。生命需要水,行星应当在其整个历史中一直处于宜居带内。经计算得出,太阳系的宜居带处于日地距离的0.95至1.15倍。恰恰只有地球的运气好,处于这个位置上。

  四、拥有一颗木星的重要性。木星这颗气态巨行星为太阳系“驱逐”危险的小行星和慧星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没有木星,直径10千米的天体“末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次数将比现在高出1万倍。

  五、体积和地质同样重要。行星不能太小,否则会像火星那样,无法产生足夠的引力制止大气逃逸到外太空。多亏了板块构造运动,二氧化碳经由火山返回大气层,使地球平均温度保持在18摄氏度。由于地球地质运动活跃,产生强度足夠的磁场,才使生命免受宇宙射线的影响。

  六、月球卫星的必要性。童年期地球遭受一颗直径大于火星天体的撞击,月球从碰撞残骸中诞生。这种偶然再次让地球得到命运的垂青。如果没有月球卫星,地球的地轴倾角就不能保持稳定,自转轴混乱摇摆,造成的气候灾难,是生命难以承受的。由于月球的存在,我们才能享受着潮汐的进退,有规律的季节更迭,壮丽的自然景观。

 七、行星是危险的地方。地球生命至少有5次频临灭绝。最危险是出现在2.5亿年前的那次,当时损失了90%的海洋生物,沒人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导致地球上龙毁灭。还要加上地球曾多次发生的冰河期现像,四季冻结,零下50多度。与46亿年地球史相较,一百万年人类史,显然难以解答地球遭受过的所有劫难。

  一段时间以來,我们用了不少办法,至今尚未寻到外星生命。了解上述,显然有利指导这一探索方向。生命不可能随便出现在一个行星上,只要缺乏上述中的一项,地球生命就难以存在。广漠太空中,“稀有地球”假说,一点也不假。

  如此看來,生命是何等珍贵,尤其进入高科技文明社会的人类;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地球生命。在应对自然界各种侵害的同时,要运用人类的智慧,控制汚染,防止气温上升;特别要严防发生“沒有赢家”的核战爭,地球生命陷入“自我毁灭”的可悲下场。

  宇宙实在太大,宇宙之外,又有宇宙;生生不息,不断演化,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其奥秘永难穷尽。谁也不能断定,太空中就不会有符合上述条件的行星;生命的形式,也可能是多样的,对生存的环境要求不同。

  那么,我们还是持前瞻眼光和超脱思维为是,热切地期盼,有朝一日,或许会寻到“地球兄弟”,那人类就可摘掉宇宙中的“孤独客”这顶帽子了!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

  2022.12.28

 

下一篇:安邦心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