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之道千年新
  作者:陈有芳  浏览:815  发布时间:2023/2/2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人惊叹,这创作理论上的卓越见解,竟出自千余年前的白居易之口。

白居易主张,文章诗歌要适合现实需要,反映现实生活。他从这一理论出发,用诗歌的形式,暴露当时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的苦难。“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首著名的《新乐府》,是白居易控诉宮市制度给人民带來的灾难。”皇帝派出宦官,到民间市场采购货物。这些打着“皇家”招牌的宫使,在市场上作威作福,看中什么就要什么,有时只给极小的代价,有的不给分文,甚至敲诈勒索。因此一听宫使出來,货主就紧张万分。这首诗题下原有小序,写有“苦宫市也”等字。这是中唐时期统治者对百姓残酷剝削形式之一。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遭遇,深刻揭露和批判这一暴政。

白居易着力于诗歌的通俗化,反对六朝以來腐朽的形式主义文风。相传他写了诗,先读给老妪听,对听不懂的诗句再进行修改。其一生勤于诗词创作,流传至今有2806首。其中《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5首价值很高。特别是他的讽喻诗,塑造了不少被讽刺的典型,常用对比手法突出这些形象。他的诗更多地使用民间口头的朴素语言和一首一意的表现方法。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相联系,韵律和谐优美,风格平易近人,故他的诗歌能穿越时空,历千年而不衰,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太原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出身沒落的小官僚家庭。贞元十六年(公元800)进士。历任县尉、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退休。晚年迁居洛阳香山寺,号为“香山居士”,75岁离世。

白居易是中唐大诗人。时王室日趋衰弱,藩镇拥兵割据,宦官跋扈专权,百姓倍受压迫和剝削。少年时代的白居易,由北方逃往南方避兵禍,在兵荒马乱和民不聊生的岁月中,度过一段很长时间,对百姓苦难生活和官府的残酷剝削切身体会,这对他后來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影响。

尽管时过境迁,时代不同,为文之道却是相通的;其内容和针对性可以发生变化,文章歌诗为现实生活,推进社会进步服务的本质是不变的。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著名论点,正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努力方向。1200多年前,诗人白居易的为文之道,理论观点,后人总感到还是新的,合符时代节拍,予人深深启迪!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

2022.2.21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