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的小事
  作者:陆琪灿  浏览:5904  发布时间:2014/8/6

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闽东工作期间,极关注群众的小事,曾披荆斩棘,多次步行到闽东最偏僻、最落后的小山乡——寿宁县下党乡,帮助群众解决无公路、无电灯、无自来水、无办公楼、无小学校舍的难题,使贫穷落后的下党乡,如今成为繁荣富裕的新农村。

胡锦涛同志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又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和谐社会建设,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讲话充分体现我党为民、亲民、利民的思想理念。

回忆50年代解放初期,群众文化娱乐极为贫泛,没有戏剧、舞蹈、音乐,也没有电视。唯一的文化娱乐就是看电影,所以当电影队来到之际,这个村顿时沸腾起来,放鞭炮、贴标语,给放映员端茶递水,煮点心热烈欢迎,衷心接待,周围4050华里的邻近村庄,男女老少,穿红戴绿、扶老携幼,提着灯笼、火把,有的孝子贤孙则抬着高龄长辈,赶来看电影,像过年、过节一样,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但是当年电影初兴,未成规模,地、县、乡基层,还没有建立电影放映机构,(没有电影院、电影队),要由福建省文教厅电影教育工作队下来巡回放映,而且使用的是苏式电影放映机、发电机,非常笨重,要二人挑,四人抬。考贝也缺,只有苏联产的黑白战斗片《攻克柏林》和国产纪录片《新中国诞生》等等,寥寥几部。因此,产生了群众“看不到电影、看不起电影、看不懂电影”的“三不”问题。我们电影工作者,不认为这是小事,视作群众享受文化娱乐的大事对待,积极想出解决办法,竭尽全力去完成,做到所有群众都能“看到电影、看起电影、看懂电影”。

 

 “一村多点” 使人人都能看到电影

福建省文教厅电影教育工作队下来巡回放映电影,只能到县城和区所在地,每月只到二次,放映二场,场场曝满,徍徍众多群众购不到入场券,被拒之门外,大大满足不了群众的要求,放映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只好放弃自己的节假日休息期间,连元旦、春节都不与家人在家中团聚,照常下乡放电影与民同乐。并采取“一村多点”、“一点多场”的跑片服务方式,满足群众看电影的需要,达到人人都能看到电影。(即甲村(点)放映结束后,立即转移到乙村(点),日夜兼放数场至深夜,最多日夜共放10多场)。

 

“票价优惠”使人人都看得起电影

当年放映电影,只收片租,不谋盈利,每张入场券只收38分钱,抱手儿童免票进场,这个规定,仍然有少数人卖不起电影票,拿一粒鸡蛋来换一张门票。(收来的鸡蛋拜托供销社代为岀售)也有个别人将10多岁儿童抱在手里,揹在身上进场。这种特定环境,特殊情况,收票员只好灵活对待,特殊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斤斤计较,不伤和气,不把经济困难的群众拒之门外,伤害群众看电影的积极性,这种做法,反映很好,皆大欢喜,使人人都看得起电影。

 

“多样宣传”使人人都看懂电影

由于山区人民长期遭受三座大山压迫,祖祖辈辈受苦受难,没有上过学校受过教育,多数文盲,没有文化,尤其对电影知识贫乏,不知什么叫《电影》?从来也没有看过电灯,把电影叫做“电戏”、“影戏”。把发动机叫做“电头”。电影的内容梗概,故事情节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只见人物进进出出,花花绿绿,不知是干什么的?有回放国产纪录片《新中国诞生》时,有位老大爷,跑到银幕后面找毛主席,他说刚才看见毛主席从这里走进去的。又有一回放完苏联战斗片《攻克柏林》后,有一群小朋友,在银幕底下找子弹壳。此情此景,令放映员们感慨万端,心里很不平静,认为当个放映员,应责无旁贷地想方设法使群众看懂电影,不断提高群众看电影的水平,欣赏电影的能力。因此,遂想出多样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首先放映员们在移点行程中,一路上利用土广播——喇叭筒,通知放电影的时间、地点、片名和电影的故事内容梗概。还到乡、村小学请老师帮助,把放电影的信息交待学生带到各自然村,各家各户去。同时把电影海报、宣传画、剧照等宣传资料,贴到村头巷尾,群众聚集闹市的场地,和群众家里的大厅板壁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中午农民收工回家休憩时间,起动发电机、用电影扩音机播放音乐,增添热闹气氛。在电影放映前,利用幻灯片编写快板、顺口溜,宣传影片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演员角色。映中插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断解释剧情的演变和镜头旳艺术风格。映后收集观众意见,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向闽侯电影队学习“涂磁还音”的先进技术,就是用影片磁带录入闽东方言,还音于放映银幕上,用方言放电影,使听不懂普通话的人,都能听懂电影的内容情节了,反映很好,效果极佳,深受欢迎。

总之,把群众看电影遇到的小事,视作大事,通过各种形式,采用各种方法。竭尽全力去解决,使广大群众都能够“看到电影,看起电影,看懂电影”。从而提高干部放电影的积极性,增加观众看电影的热情,皆大欢喜,人人满意,繁荣了电影事业。

 

 

作者:叶作楠   柘荣县文化馆退休   柘荣县老年大学学员

地点:柘荣县西门路316

  电话:15060253378

  邮编:355300

           陆琪灿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