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作者:杨世玮  浏览:3982  发布时间:2010/12/5
——记上海国江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和县上海商会理事张圣文

 

      四十五年前的8月29日,在政和县杨源乡的西岩村,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老实巴交的父母捧着对文化人的朝圣,就给他取名张圣文。

      超越苦难

      西岩村是杨源乡最偏僻的小山村,张圣文上小学要走五六里的羊肠小路,上中学要爬几座大山,走数十里的山路;家中要向国家交售大肥猪,要请四个壮劳力用花杆抬下山;村里婆娘难产,又要扎软床抬到数十里外的乡卫生院去接生;买台收割机,柴油机,得先拆成零件背进山再安装起来……。

      穷,张圣文因穷而辍学,中学竟没上到头!但张圣文却没有哀叹自己“生不逢地”。他想:人生在何地跟生在何家一样不可选择,但人是活的,山是死的,人可以利用家乡山水或他山他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更何况贫穷磨砺了我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大山给了我万难压不倒的脊梁,我觉得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实基础!

      1987年,他任西岩村团支部书记,1989年又担任西岩村党支部书记。在西岩村工作的四年间,他从没有拿过一分钱,还把积攒的钱拿出来帮助贫困的村民。贫穷落后的西岩村,编织着他五彩斑澜的憧憬,也盘根错节般萦绕着张圣文的情愫。贫瘠的山水长不出累累的果实,汗滴禾下土长出的依然是贫困。做为西岩村委的领头羊张圣文经常在心里想:我能改变这贫山穷水吗?我能造福一方让西岩村的百姓富裕起来吗?如果辛勤的耕耘依然实现不了致富的梦想,我们是不是换一条思路?我们在贫瘠的山梁上坚持什么?眺望什么?难道守着贫瘠看时光匆匆而苍老?难道让一个个美丽的梦想都从身边飘过破碎无影无踪如肥皂泡?……

      有着满脑子理不完的思绪,张圣文坚持呆在西岩村还是另辟蹊径?这个问题狠狠地折磨着他。

      1991年,他为了摆脱贫困,应聘来到政和县电力公司洞宫水库工作。在这里工作了十年,他从一个月百余元的工资一直干到了一个月近千元的工资。但就是这些工资不仅要供给一个家庭的开支,还要给钱父母,供养弟妹。虽是这样,家中的生活水平还是稍有改善,全家人过得幸福祥和。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张圣文下岗了,他背上行囊来到南平夏道保温安装有限公司任项目经理,月工资近2000元。三年的打工生涯,张圣文省吃俭用却没有剩下多少钱,但张圣文还是认为“收获颇丰的”:一是眼光“走”出去了,眼前再也不是高山、茅屋、山民,而是广阔的天地和各式各样的人及复杂的世界;二是懂得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干啥都不容易”,别空想着“抢金娃娃”;三是寄人篱下不是滋味,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得靠自已的双手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和发展空间,即使没有“经世之志”,也得有“经营之志”。于是,他决定自己走出一条致富路,一条将来也能让乡亲们一起致富的路。

      国际大都市——上海,这片热土以它的经济活力和城市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外来人士到这里寻梦和创业,他们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凭着自己的超凡胆识、聪明才智,以勤奋、务实、执着、进取的精神,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谱写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上海国江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和县上海商会理事张圣文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这位从闽北山区政和县杨源乡西岩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向广大读者展现了“天道酬勤”的传奇人生。

 

      燃烧激情

     张圣文选择了国际大都市——上海,其实是2004年,他已年方41岁。一批又一批的政和人闯上海,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佳讯传来。将下岗在家的张圣文心中的激情燃烧起来了。

      政和人到上海,除了一部分从做苦力开始外,一部分人选择开店经营钢材,或独自单干或几个合伙,似乎做得有声有色。张圣文没有急于确定自己的方向,而是一连十几天骑自行车满街转悠他要弄明白除了租店面经营钢材,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一间店面租下来后要装修得花钱,一年租金好几万更不划算。跑了十几天跑虽然累得够呛,但是收获不少,他总结出结论:租场地比租店面合算。他测算了一下:一亩地一年租金3000元,盖个简易的活动房只需1万多元,既有办公楼又有堆货的经营场所,看上去规模很大但投资又很少。说干就干,张圣文把地址选在杨浦开发区。在此搞农贸市场,是因为周边正在如火如荼地大搞建设,附近买家便利,也方便寄货方。上海沪陵农贸市场落成后,他跑东家走西家,告知经营户自己有现成的市场,可把南北各地的农产品在他那儿经营。有好几位外地来的老党员经营户交不起租金,他就让他们先经营后交租。于是各路经营户看到这里规模大,听说张圣文又非常关心业主,都纷至沓来。所需货物品种齐全,都乐意跟他做生意。经营企业张圣文独辟蹊径,越走越亮堂,日积月累渐入佳境。这块货场在他的包装和管理下一反往日低迷的状态,呈现出车水马龙的景观。经过一系列具有超前和创新意识的整合,他的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年届不惑之年的张圣文迎来创业的辉煌时期。

      智者心中三步棋。张圣文多年的创业过程炼就了对市场特殊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把握住波浪起伏的市场脉搏,使他取得一次又一次不菲战绩。2008年7月,他投资400余万元在上海市宝山区建成占地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归王农贸市场,仅这项投资将让张圣文获利菲浅。

      张圣文心里有着宏伟的蓝图。他想在上海杨浦区密云路投资800余万元筹建一个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圣文绿色副食品公司,成为标准化的农副产品超市。把家乡的绿色环保食品引进上海市场,解决家乡的农民种植出的白菜、笋、锥栗等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创造快乐

      “从初到上海谋生路,到成立归王农贸市场,其间正好5年时间,这5年的创业路子你个人认为顺利吗?”记者问。

     “不顺利,创业都是艰苦的,总感到时间非常紧迫,时不待我,所以就特别渴望成功。但是成功不是张口就来的,它需要积累,更需要机遇。刚到上海时我没有钱,没有办公司创企业的资金。不然我也可能会租个店面跟许多我的同乡一样走这种循序发展的模式。但我不能,我得找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的路子。市场总是有空间,总是有需求。只要留心就会有新发现。有句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把握机遇异军突起,我的观点是必须有超前意识和创新,只有创新,只有超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我庆幸的是自己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

     “成功对你来说意味什么?拥有巨额家产还是另有所指?”

     “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我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中学毕业后走上社会,离开家乡外出谋生,吃了许多苦头,这些苦在我的一生当中都不会忘记,回头看反而成为一笔难得的财富。在有些人看来我终于熬出头了,应该好好地享受人生。但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我还可以继续把企业做强做大。是为了赚钱吗?不是,有时候感觉是一种责任,我的人生终极目的就是图一个好名声。知道我的人会说张圣文人很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好名声说来简单,落到实处却不容易。无论是支持家乡建设,还是带动贫困乡亲走出一条致富路,或者是为上海当地做一些贡献,都是我的一种努力。我没有把它当作压力,而是自然而然地去做,就像我带出不少乡亲成为企业家一样,如果把他们安排到我公司上班也未尝不可,但他们创业自己办公司不是发展得更快吗?他们的力量大了,对亲友、对家乡、对社会都是贡献。”

      “跟你接触过的人都说你是个好人,你是怎样在大家心目中树起一个好人的形象?”

     “说我人好是朋友们对我的激励。我一直认们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不论在家还是闯社会,尊重人是最基本的条件。既要尊重你的亲友,也要尊重你的对手。我的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他们对为人处世有着非常朴实的理解和传统。我受他们的熏陶并继承优秀遗风。喜不骄,败不馁。既是个人的磨砺,也是德行的修炼。我爷爷曾经对我说,‘为人处世不管做什么,只要有东西让人家赢一点总是好事。’他的话一直铭记在我心里,深深的影响着我。”

      听了张圣文这番话,记者不由得想起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他说,人类祖先的无数次心理经验,会凝成一种集体意识而遗传。张圣文身上被遗传的厚德载物的无意识是否得到开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铸就了他别样的人格魅力。

      企业做大了,张圣文却从未忘记生养自己的那方故土。除了带动培养出一批企业家,他身体力行支持故乡各方面建设。他是政和县一所小学的名誉校长。多年来,只要家乡父老乡亲有困难求助,张圣文都乐意帮助。他说:“做企业是一种快乐,帮助他人更是一种快乐。”

      对于人生,张圣文也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说心中的理想境界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纯真、善良、美好。尽管多年搏击商海,对于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向往与追寻却一刻也不曾停息。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从他身上总能时时感受到一种平和与宽厚,一如他脸上大度友善的微笑。

      张圣文太忙了,忙碌中他体味着创造的快乐和奉献的愉悦。快乐如家乡的甘泉,滋养着他勇往直前,洗涤他征途中的尘埃…… 

                                                                                                       
      经营理念:用人之长  容人之短

      人生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杨世玮)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