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乡、村老年体育产业滞后,路在何方
  作者:林益清  浏览:1365  发布时间:2015/3/20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红时”。

继今年4月8日,福建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14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后,10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此间南平市也在6月份出台《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文件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很强,昭示着老体协工作的“春天”已经来临。

为了不负“春光”,各级老体协闻风而动,在大力学习、宣传、贯彻的同时,并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大了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化政策、文件为实践,使各级老体协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和一个崭新的阶段。

国务院《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明确了老体协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并从七个方面支持、扩大体育产业和服务供给。并明确指出“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体育项目”,都剑指老体协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工作的“瓶颈”和“薄弱环节”。

国务院文件“一语言中”,目前老体协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都在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特别是“村一级”,更是我们不能“失守”的前沿阵地。

一:现状

最近,我们去了三个乡镇及部分村,深切地感到城乡的差距较大,且不只是拉开一个档次那么简单,从组织机构、场地设施、开展项目、文化建设……纵比差距悬殊,横比也存在仲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城市对设施、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已进入多元、多样的选择,而乡村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还比较严重,不少村一级的运动项目还停留在“广场舞”原始阶段,没有其他选择。

2.城乡“文化鸿沟”的差异,城里,清晨、入夜,到处可闻歌声,“广场大妈”无处不在,而乡村,不少大妈还鏖战于牌桌,对“健身”、“文化品位”的诉求不高。

3.城里定期、不定期开展“康乐大讲堂”,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接二连三,而不少乡村,特别是村一级,这项工作还存在“空白”、“盲区”,文化味很淡。

4.有的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老体协工作,“不冷也不热”,他们“不反对也不支持”,特别在经费上、在场地开辟、设施上还舍不得出力、出钱。

5.乡、镇,特别在村一级,活动场地缺失与闲置并存,有一个乡镇硬件不错、文化站和老体协在一起,使用面积达400多平方,但是活动的人不多,有的场地杂草丛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6.乡、村普遍缺乏辅导员,志愿者队伍压根没形成。

二、造成原因

对乡、镇、村老体协工作,我们不能“棒打一船人”,有的乡、村相对不错,有的积极性很高,但心有余、力不足。总体上说,特别是村一级,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普遍的问题我们应更多从制度上找原因,从“上头”找原因,而不是从农民身上找原因。存在问题,择其要点有:

1.“春风不度玉门关”,政策对乡、村来说,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可望不可及”。因此,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挂了“空档”,没能形成“生产力”和“资源”。

2.老体协工作对部分基层,党、政官员来说还没能进入他们的“视野”,没能进入议事日程,在基层所有机构中,老体协还没能摆上恰如其分的“位置”。

3.有的乡、村健身、科普宣传,还比较滞后,有的只有已经“发黄、泛白”的过时墙报,仅此而已,没有其他宣传手段和内涵。

4.许多农民,由于文化程度等原因,保健意识、健身意识还停留在应该“扫盲”的阶段,这也是城乡拉开档次的原因之一。

5.基层老体协没有专职人员,多是“兼职”的,一职多用,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人员,没有形成“常态化”,有的只是穷于应付和临时抱佛脚。

6.老体协纵向、横向,网络不健全,有的有网络但“老死不相往来”。建瓯的做法把全市下属的老体协划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定期开展联谊会,这样可以加大信息流通,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这个做法值得借鉴。

7.基层老体协宣传滞后,文化氛围没有形成。

8.越是基层的老体协,越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对政府的依存度很高,很多处在没有政府支持,一事无成,无法独立、自主开展活动。

三、对策: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也许是一句不恰当的比喻。乡、村老体协工作如何走出困境,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基层工作同志的面前。

1.以国务院《意见》,以省委组织部等14个部门《实施意见》为契机,加大宣传“全民健身”为国家战略的宣传力度,让这二份重量级的文件作为我们工作的战略“转折点”,将政策化为“春风”,化为“生产力”。

2.“有为才能有位”,市、县老体协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把工作重点向乡、村转移。建瓯市最近有意识地把工作重点向乡、村倾斜。

3.仰仗国务院、省上文件的要求和标准,唤起各级政府官员担当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政治责任,这无疑是需要“勇气和智慧”,让各级政府对国务院、省上的文件“心存敬畏”,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只要各级政府支持,什么都好办。

4.把竞争机制、评比制度、奖惩制度“溶入”老体协工作,“奖优罚劣”,坚决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占着位子不干事”的颓势和陋习,让老体协工作进入“龙摆尾、虎生威”的状态。

5.把市、县“康乐大讲堂”向乡、村延伸,并常态化。

6.加大乡村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不仅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7.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打造立体的宣传模式,通过媒体、广播、网络造势,形成正能量和冲击力,让宣传基层的经验、故事,好人好事,针砭时弊,有平台、有阵地。

8.目前,在乡、村不可能指望鲜花开满所有“窗台”,但可以在每一个乡、镇寻找一、二个试点村,以点带面,强化指导、精心培育,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后,在全乡、镇铺开。用治标给治本争取时间,逐步改变、改善乡、村老体协滞后的现状。

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基层认识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在资金来源没有确保的情况下,在基层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下,特别是国务院,省上文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入心、入脑的情况下,乡、村老体协工作的难度是明摆的,绕道是行不通的,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央、国务院、省委既然已经把这项工作升格为国家战略,这就是得天独厚的“天时”,基层工作的同志积极性很高,吃苦耐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地利”和“人和”了,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没有选择退却的理由,只有迎难而上,别无它哉。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