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得“鱼虾”,深读得“蛟龙”
  作者:林益清  浏览:2835  发布时间:2015/4/13

--“静心读书、静心思考”就是一种深读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这句至理名言常常被人们引用,作为励志、劝学的经典,笔者对此深有感触。

人的一生,打幼儿园开始,就和学习、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包括幼儿园,小学的六年,是启蒙、也是一个初学的过程,到了初中、高中,进入了从浅学到深学的过程,到了大学进入专科深造的过程。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人而异,有人浅尝辄止,有人继续深学,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有人失败、有人成功,有人成了平庸者、有人成了佼佼者,都遵循着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不学让人无术,学习让人成功”,“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对此,任何人概莫能外。

笔者作为一名医生,三句不离本行:浅读,只仅仅用了一个器官——眼睛,角度“单维”,结果只能一知半解。深读,多用了两个器官——心与脑,角度“三维”,所以才能“心领神会”,才能发现书籍中的潜在价值,这从生理的角度上,揭示了浅学与深学结果会是大相径庭的。

笔者70年大学毕业,大学的五年是在动乱中度过的,先天不足更要后天补,更觉得深读的重要,走上工作岗位后,从普通外科医生到科主任,又到后来的副院长、工会主席、书记,直至院长,须臾离不开读书、学习。当医生时的写论文、学术交流;当科主任时的最基层领班,直到走上领导岗位,学习、交流、开会都离不开读书,实践表明,不深读“赶不上趟”,不深读只会外行支嘴,不深读论文上不了杂志,不深读交流上不了大雅之堂,当院长不深读只会“孤陋寡闻”,说话、开会让人“味同嚼蜡”,不深读、不创新,医院管理要“滞后”,拖累整个单位……人总是在不断校正和发展中,靠的就是深读。不管是学术交流,还是工作汇报,好的文章、好的讲话逻辑性强,可以让同行折服,可以打动职工的心灵。

习主席去年五月,在上海考察时说过“少一点应酬,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哲人也说,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静心读书,静心思考”就是一种深读,他使人对知识有更多的占有,可以提升人的知识、见识、才识,带来智商、情商和人文素质,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会在与人的交流中,在学习研讨中不经意中散发出来,让你与众不同。

“玫瑰不会一夜之间变铿锵”,这句话很有哲理,决非诗人的浪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觉得浅读与深读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深读是一种厚积薄发。深读也让我养成一个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几年下来我作了近百本的笔记,我的笔记分门别类,有记录中央、上级政策的;有专门记录经典故事的;有专门记录古诗古词的;有专门记录美言佳句的;有专门记录好题目的;有专门记录风景名胜的;有专门记录写人、写物、写事……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只要有好的东西,我都记录下来,既便是看电视时,我也养成在床边、沙发前摆一本笔记的习惯。我觉得,只有记录下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如此可以横求其宽、纵求其深,否则时间久了,只能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这些笔记,在发言、讲话时、在写稿、写材料、查资料时,拈手即来,政策就是生产力,政策里面有许多“红利”,作为一个基础领导,领会政策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有了这些笔记,不论是讲话、写文章,可以引经据典、不会“跑调”,价值凸显,觉得这些笔记弥足珍贵。记录的目的,一方面是保存和积累,另一方面,笔记可以拓宽视野,可以深层次挖掘,可以反复阅读、回味。所以我对“最烂的笔头胜过最好的记忆”,这句话理解很深刻。笔记让我从“看”上升为“阅”,边看边想,同时笔记的过程也是一种加深印象的过程,思考的过程,通过“看和写”,就能入心、入脑,化为行动的准则和指南,做笔记习惯的养成,是从浅层的阅读上升为深层阅读的手段,从形象的思维上升为逻辑思维,这是一种质的提升。深层次的阅读还可以去粗取精,兼容并蓄,是提升人生的最好手段。

人活着,“不光要靠麦子,更要有信仰、爱好和阅读”,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书中满是时光的参悟,人生的解读。我已年近七十,不论我83年在《福建日报》上的处女作“七旬老农了心事”获福建省新闻一等奖,我的职称两次破格晋升,我在显微外科领域的一点成绩,以及后来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这些在业务、在政治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都得益于深层次的阅读,得益于坚持不懈地做好读书笔记,取得的这些成绩,都和读书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回报”。

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 林益清

2015年4月11日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