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花甲巧匠德国雷根斯堡展示造廊桥技艺
  作者:陈智民  浏览:2858  发布时间:2015/8/26

木拱廊桥以其“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古老独特的造桥模式,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我国建造木拱廊桥的技艺精湛,现存的木拱廊桥有100多座集中在闽浙边界,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宁德市的寿宁、屏南、周宁县和浙江省的泰顺、庆元、景宁县等地。在宁德境内有54座,其中寿宁县有19座保存完整、最具特色木拱廊桥,为“中国之最”。 2008年6月,寿宁、屏南的木拱桥传统建造技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年67岁的张昌智是周宁县礼门乡秀坑村张氏造桥世家传人,其家族造桥技艺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至今已历八世、200多年。19岁那年他跟随叔叔建造廊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参与建造3座木拱廊桥,其中最大的一座跨度43米。此后造桥项目稀少,他回村当农民。光阴荏苒,40年过去。2013年,多年专注闽浙木拱廊桥研究,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考古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刘妍(北京姑娘),在寻访闽东廊桥时结识了张昌智。2014年秋,德国雷根斯堡一庄园主Heri写信给刘妍,想在园中建一座中国木桥。她推介了木拱廊桥和建造匠师张昌智,Heri十分满意。

2014年10月,张昌智重操旧业,开始制作廊桥构件。是年冬,所有构件在宁德加工完成,随后海运至德国。翌年6月中旬,张昌智携两位助手飞抵雷根斯堡,踏上异国造桥之旅。仍沿用传统技艺,不用一颗铁钉,以榫卯结构连接建造。上梁时,同样择黄道吉日,供奉香烛、猪头、水果等祭品,高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贺词。7月10日,跨度11米、纯正“中国血统”的廊桥顺利落成,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德文报刊几乎整版篇幅,图文并茂称这座“来自中国‘编织’的桥”。

“这是木廊桥首次走出国门,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精湛技艺。它不仅是一座连接中德人民的友谊之桥,更是在唤回悄然逝去的传统技艺。”刘妍如是说。然而,作为廊桥的传人,花甲老人张昌智,出国展示祖国的传统技艺,为国争光备感欣慰,但他最大的心愿是把廊桥技艺传承下去,源远流长。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