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永远的明灯
  作者:陈齐枢  浏览:2788  发布时间:2016/1/7

最近,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厦门市集美区委宣传部、厦门集美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广播剧《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再会吧,南洋》的闽南语版,在大陆及台湾电台播出后,反响强烈。该剧艺术再现了陈嘉庚及南侨机工赤诚报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爱国壮举,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尽管陈嘉庚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人们非但没有忘记他,反而越发怀念他、敬仰他。他就像一盏明灯,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头,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指引我们不断前行。

他爱国。“救亡图存,匹夫有责!如果国家衰亡了,即使个人发了大财又有何用?”秉承这个理念,嘉庚先生在国家和民族所处的每一重要历史关头,都深明大义、明辨是非,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甚至置生命安危于不顾。抗战时期,他带头出钱出力,并组织海外侨胞全力以赴,支援抗战。仅1939年,汇给当时政府的捐款就多达11亿,占其军费总开支18亿的一大半。他反对屈膝投降,曾以国民参政员的名义提出并通过了“敌人未赶出我国之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的著名提案。他冲破蒋介石集团的重重阻挠,访问陕甘宁边区,由此断定“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政议政;他反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晚年的嘉庚先生,念念不忘国家统一、台湾回归。弥留之际,他最后的遗言是台湾“必须归中国”,其爱国之情感人至深。

他兴学。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要想国富民强,教育是基础。”为此,嘉庚先生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他17岁随父到新加坡闯荡谋生,成就基业后,在其胞弟陈敬贤先生的大力襄助下,醉心于百年树人的教育伟业。从1913年创办第一所集美小学起,50多年来,先后创办了十多所各种类型的学校,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至高等教育,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专科及海内外闻名的厦门大学。为兴学,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家产。在困境中,他毅然地顶住了英资的压力,宁愿“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不惜“出卖大厦,维持厦大”。他在教育事业上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其办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世间罕有。

他诚毅。嘉庚先生说:“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是为‘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为‘毅’。 1903年,陈嘉庚先生的父亲因企业经营不善,已经拖欠了许多债务,而且全部用房产做抵押。当时无店无铺的陈嘉庚没有任何资产,但是毅然决定为父亲偿还债务。短短四年,到1907年的时候,陈嘉庚先生就偿还清了先前父亲留下的 25万元债务。他始终以诚待人,是一位“言人所不敢言,为人所不敢为”的“诚实公正的人,能为老百姓多讲几句诚实公正的话”。他曾经说:“世上有三种话,即漂亮话、敷衍话、老实话。漂亮话我未有学习,敷衍话难免使君失望,老实话恐有一部分人不喜欢听,余均凭事实与良心而言”。 他坚持首立责任,做事不中辍,尝试不成仍继续前进,反对私自放任、苟安偷懒、半途而废。他一生的艰辛旅程正是其顽强毅力的真实写照。

他自律。虽然嘉庚先生拥有亿万资产,但他淡泊名利,自奉甚菲,律己极严。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巨厚褒奖,他都极力推辞。一生中,他从没有在一所学校、一座建筑物上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粗茶淡饭。平时的膳食就是蕃薯粥、咸菜、花生、萝卜干,有时只叫一角钱的汤面充饥。直至晚年,自定每日伙食费为5角钱。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做寿。他穿着只求保暖,一件坎肩,穿了好多年,破了就补补,蚊帐也是补了又补;他的客厅、卧室,陈设极为简陋,使用过的物件,破旧不堪。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能浪费。”  

厦门作为陈嘉庚的故乡,嘉庚精神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厦门市民,我一定要进一步传承嘉庚精神,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远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者:陈齐枢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