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启示
  作者:陈有芳  浏览:10682  发布时间:2016/1/22

话说安庆桐城,有一条著名的六尺巷,源自清康熙年间名臣张英的故事。桐城学派后期代表人物姚永朴,在《旧闻随笔》中说:“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持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意为名焉。”

张英是一位有着宽阔胸襟和涵养的封建官员,慧眼独具、善用良才的康熙皇帝,拔擢了他,也是情理中事。查《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张英(1637--1708),清大臣,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康熙赞赏

进士。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入直南书房,为康熙讲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先后任《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总裁。著有《周易衷论》、《笃素堂文集》等。死谥“文端”。

脍炙人口的六尺巷故事,广为流传。最近,安庆黄梅戏艺术剧院演出《六尺巷》,获得各界的好评。在古代,仗势欺民、凌辱百姓,是官员的贯有恶习。与民争讼,官员更是鲜有败诉。但在张英眼中,六尺之宽,却是人与人谦让之宽,是官与民相容之宽;张英的大度,彰显了官员私德的社会价值,起着带动民风的作用。

在岗时,笔者屡见争基夺地酿成的案件,邻居反目为仇,手足翻脸断情,告上法庭,争讼有日;甚至大打出手,闹出人命,危害了社会安定。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睦相处,人生幸福源泉。六尺巷之所以能成为名巷,说明百姓和社会对睦邻善举的赞赏和肯定;退一步天空海阔,谦让使人和谐共处。处世妙方,何乐而不为?但世人(包括一些官员)总是难以学来。事到临头,总去争那“三尺巷”,惹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恃强凌弱,欺负群众,尤其造成不良影响。人们希望官员步张英后尘,存谦让之心,让利于民,作出表率,留下好名声。

张英本人始料未及,他信手写下的诗作,竟无足而行天下,妇孺皆知。时至今日,六尺巷故事,显然乃具重要社会意义,它传递着正能量,给人以深刻启迪,影响着党风与社风。(省公安厅  陈有芳)


下一篇:咏樱花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