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大西北
  作者:陈有芳  浏览:6778  发布时间:2016/2/8

如果有一种精神,具有跨越地域和穿越时空的力量,那它肯定就是不朽的,林公则徐就具有这种感人的精神力量。在南方,林则徐声名如雷贯耳;在大西北,也同样令人感受到他爱国精神的深远影响力!

不久前的秋天某日,经过5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我自福州来到万里之遥的乌鲁木齐。次日早上,当我问路街边,一位市民得知我来自福建时,不禁“啊”了一声道:“您是林则徐故乡的人!”我心头一热,这里的人们对林则徐多熟悉呀!听说红山公园有林则徐雕像,我就决定先去拜谒林公塑像。当地时差整整比福州晚了2个小时,上午10点多,我登上乌市中心的红山公园峰顶时,果然见到一座高大的林则徐雕像;那威武的身姿、深邃的目光,显示出林则徐凛然正气的风貌,令人肃然起敬。这时,在雕像前留影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幼,争先恐后,好不容易挨到我也赶紧照了一张。人们都以与这位民族英雄的雕像合影为荣。目睹大西北人民对林则徐的崇敬场面,令八闽游子的心情分外感动!

1841年6月28日,林则徐在镇海接到“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的皇命后,经1年5个月的长途跋涉,才到达伊犁。林则徐在北疆伊犁修渠垦荒,屯田固边,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昏庸的道光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当我车经戈壁,那疾风呼啸,寸草难生,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乱石滩时,不由想起当年林则徐勘察南疆的万般苦辛。1845年1月17日.时已60岁的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南到哈什,东到哈密,踏遍东、南疆域。他以衰病之躯,经历了酷暑和严寒,“锋车遍八城”,走过“车箱簸似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狂风刮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将人马车辆吹走。林则徐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为清政府新增耕地69万亩,基本上都分给了当地维吾尔族农民耕种;丰盈了府库,改善了当地财政。在勘察归途中,他又不顾“罪臣”之身,大胆地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判令将“哈密王”霸占的万余亩耕地,全部分给当地农民耕种。坎儿井是经暗渠引雪山溶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我在吐鲁番坎儿井展馆中知悉,林则徐在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这种水利工程后,极力推广,形成新疆有坎儿井1600多条的规模;其中仅吐鲁番地区就有1000多条5000多公里长。坎儿井与长城,运河被并称为我国三大工程之一。当我实地目睹坎儿井时,才彻底明白了其奇妙的灌溉作用,体会到挖掘地下暗渠工程的艰辛和浩大,林则徐为新疆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返程紧逼,我未能如愿前往距乌市600公里的伊宁市林则徐纪念馆参观。好在我已了解到不少有关资料,当地也有不少人去过那里,他们为我详细描述了纪念馆的情况。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院内立有林则徐塑像,展厅以照片、绘画、实物、图表等形式,反映了林则徐青少年时代、仕途生涯、禁烟抗英、谪戍新疆和永恒纪念五个部分内容,着重突出林则徐在新疆、在伊犁的许多感人事迹。1842年12月10日,林则徐抵伊犁后,被伊犁将军布彦泰派掌粮饷处事务。他积极协助布彦泰策划开垦红柳湾、三棵树、阿勒卜斯等处的荒地。1844年,布彦泰又委托林则徐负责垦复阿齐乌苏地亩工程。为了解决水利问题,必须将原有的喀什河引水渠道拓宽加深,并开挖新渠到阿齐乌苏东界。鉴于当时伊犁财力困难,对阿齐乌苏渠(现称人民渠)采取了捐资分段承修的办法。林则徐带头示范,捐出私银,承修了全渠最为艰巨的龙口工程,历时4个月,用工10万余。这项水利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至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当地同志还告诉我,由于林则徐纪念馆座落于此,门前的道路被命名为福州路。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抗御英军,遣戌西北,仍然不忘为国守边。近报载,湖北发现林则徐的亲笔信;1842年9月3日,流放途中,在写给大学士王柏心长15页、2400多字的信中,林则徐总结了抗英的经验教训,提出造船、铸炮、练兵方策。他抵达伊犁的第三天,道光皇帝下旨裁撤伊犁镇总兵,移置天津;伊犁将军布彦泰征求林则徐意见时,林则徐从加强新疆边防着眼,推动布彦察上奏坚请保留,使道光皇帝改变了主意,保留了伊犁镇总兵。林则徐潜心研究新疆的史地,不断告诫人们“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沙俄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历史证实了这位伟大爱国者的远见卓识!林则徐到伊犁的第一个除夕之夜,联想起自己从禁烟抗英到流放伊犁,感慨良多;他身处西北边陲,政治上屡遭打击,却念念不忘内地抗击列强斗争,在给老友的诗中写道:“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又在致友人书中说“自念一身休咎死生,皆可置之度外,惟中原顿遭蹂躏,如火燎原,侧身回望,寢馈皆不能安。”他为中原局势危机,无人可用而焦急万分!

人民最是爱憎分明,百姓自有火眼金睛。我从有关史料获悉,林则徐自中原启程,一路西行,竟接受着为英雄壮行般的洗礼。人们不管皇帝老儿怎么说,怎样做,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林则徐的敬仰和清廷的不满。不论是各级官吏还是普通百姓,一路都争相迎送,睹其风采。林则徐离开西安,自将军、院、司、道、府以及州、县、营员送于郊外者三十余人。抵兰州时,督抚亲率文职官员出城相迎,武官更是迎出十里之外。过甘肃古浪县,县知事到离县城三十一里外的驿站恭迎。进入哈密,办事大臣率文武官员到行馆拜见林则徐,又送坐骑一匹。到乌鲁木齐,地方官不但热情接待,还专门为他雇备车辆。到达伊犁,将军布彦泰立即亲到寓所拜访,送菜送茶并委派他掌管粮饷,事必请教。假如不是崇高人格感人至深,一名遭流效的“罪臣”,何致有此隆遇,受人尊重。这大概也是“人心不可辱”的体现么!

林则徐在新疆3年多,写有大量日记、书信、诗词;其中他由西安到伊犁的日记已整理成书,题名《荷戈纪程》。林则徐在伊犁的日记保存了大量资料,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他与流放在一起的邓廷桢有不少唱和诗篇,集成《邓林唱和集》。他写有《回疆竹技词》24首,是其诗作名篇,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历法宗教、节气农作、文化艺术等,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他个人诗歌的创造高峰,反映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节操!

“心正则笔正”。林则徐擅长书法,是清代名重一时的书法家,其字俊逸劲健,笔势流畅。谪戌途中,竟是不断题字的过程。每到一地,总有许多人上门求书。在伊犁,“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伊犁为塞外大都会,不数月缣楮一空,公手迹遍冰天雪海中矣。”其书信、对联、条幅、中堂、扇面等遗墨,至今流传新疆不少,被视为瑰宝,为民间和许多博物馆所珍藏!

每到一地,跑跑书店是我的老习惯。在乌市的一段日子里,发现大小书店都排列着不少有关林则徐的书籍。在新华南路的一家书店内,我随手翻开《历史巨人林则徐》这本书,书中25个章节详细叙述了林则徐的一生经历。从序言中得知.作者邵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副校长;他曾不远万里到福州等地收集林则徐史料,以饱含感情的笔墨,写出这本教育后人的书来。还有原新疆社科院院长谷苞组织编写的《林则徐在新疆》以及《林则徐在伊犁》等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新疆是一块辽阔而奇异的古地,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林则徐的遗迹也成为游人追逐的景点。在书店,随手拿起一份新疆旅游手册或导游图,内中都有林则徐胜迹的介绍。书,无足而行天下。通过书本的广为传播,林则徐的影响也越来越广了!

林则徐在新疆流放期间的思想和活动,对祖国大西北的开发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各族人民所深深怀念。至今民间仍流传有“林公井”、“林公渠”、“林公树”、“林公车”的故事。160年后,我有幸到此寻觅林公的踪迹,感受林公在大西北的深远影响,感受林公“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不朽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对我人生的一次深刻思想教育!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