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之死
  作者:陈有芳  浏览:2258  发布时间:2016/2/14

 

明天启年间,闽人不曾想到,从山城邵武,会走出一位叱咤风云的将领来,旋又枉死崇祯刀下。不久前,在京城崇文区东花市斜街,我参谒了袁崇焕祠。一代将星,划天而殒,大起大落,悲剧结局,暴露出封建统治者十足的昏庸,令后人扼腕不已。

袁祠不大,祠墓相连。祠后石碑上书“有明袁大将军墓”。祠内挂着“聚奎塔”三字笔力苍劲的影印字幅,是袁崇焕在邵武知县任内的手迹。两厢陈列其生平事迹、功绩,遇难经过。建国后,毛泽东主席批文指示保护袁墓,不得动迁。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宋庆龄等中央领导,都曾前来祭奠过。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次年授福建邵武知县。任内救民水火,审理冤狱,留下政声。《邵武府志》内载,袁崇焕“素捷有力,尝出救火,著靴上墙屋,如履平地”;又载,“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他在“聚奎塔”上的塔额题刻,是至今留下唯一可信的珍贵墨迹。

时辽东告急,明军屡败,后金虎视眈眈,明廷岌岌可危。报国心切,满腔热血的袁崇焕,自邵武县衙,上书朝廷,自荐守边。于是他来到辽东前线。殊不料,本是一介书生的袁崇焕,竟是位“胸存百万雄兵”的军事奇材;运筹帷幄,文韬武略毕现,克敌制胜立见,折服了朝野上下。他先是单骑出关考察,摸清敌我态势;接着筑宁远等城,筹置新炮,“对症下药”,大刀阔斧,调整部署,团结将士,激励杀敌。接连几仗,后金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收复了大片失地。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获宁远大捷,后金帝努尔哈赤遭炮火击伤致死。次年,又获宁锦大捷。明军士气大振,百姓倍感欣慰。袁崇焕也被任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后金军绕道古北口,入长城,进围燕京。正在辽东督师的袁崇焕,星夜驰援,激战于京城之下。他身中箭伤,不下火线,坚持指挥。在此紧要关头,崇祯皇帝中了反间计,竟将袁崇焕下狱;不容分说,于次年中秋,以“谋叛罪”将其凌迟处死于西市。史籍记载,行刑场面极为惨烈。由于百姓误信袁崇焕是后金内奸,沿途骂声不绝,刽子手一刀刀剮其肉,使他叫声不绝,直至气绝身死,时年仅45岁!

祠内资料显示,编纂清史时,这一冤案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了反,但这已在150年之后了!忠肝义胆,自古相左。袁崇焕的帐下同乡,谋士佘义士的后人,为了“忠义”两字,延续17代,历时近400载,为袁崇焕守墓,也成为感动世人的奇事!

“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崇祯把责任推给臣下,但他的昏庸,却注定其属亡国之君。登位初,除魏阉、诛客氏,貌似有为;但他刚复自用、反复无常、猜疑心重,与人主应具气度,相去甚远,实则愚昧。天下饥荒,不懂“损有余补不足”,却去下什么“罪已诏”。李闯攻入燕京,发现积存无数库银。敌国略施小计,就致他晕头转向,方寸大乱,擅杀大臣,自毁长城。在其折腾之下,王朝步入死胡同。

炮声远去,英烈永生。袁崇焕以辉煌壮举,证明了自己的爱国和忠心。当时,只要稍加细究,即可揭穿后金反间之计;而明廷却罔顾后果,黑白不分,将护国栋材杀害了;此后,人心散乱,军无斗志。仅仅在袁崇焕死后14年,崇祯就吊死煤山了,这或许也是对其倒行逆施的报应么!

与岳飞遇害不久,南宋即告覆亡那样;明王朝的崩溃,显然也与袁崇焕之死有关。杀戮忠臣,危及社稷。古鉴今说,令人震惊!

上一篇:脏话莫讲
下一篇:重温群众路线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