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县平潭海上交通回眸
  作者:陈有芳  浏览:7969  发布时间:2016/2/21

 

潭海峡大桥长3.5公里,总投资11.39亿元,工期3年,设计使用一百年。2007年11月30日,大桥动工之日,笔者应邀参加在娘宫渡口召开的庆典盛会。那彩旗飘扬的场面,那震天的鞭炮声,那张张笑脸,都使人切感岛民的喜悦心情。回眸岛县海上交通,才能深刻体会海峽架桥的重大意义。

渔歌唱晚,大海楫舟。海洋奉献富饶水产,方便运输,也会勃然大怒,毁船亡命,加上过去兵匪劫掠,屡成灾祸。岛民在接受海产资源恩赐的同时,也承受着汪洋大海的巨大掣肘,尤其是客货交通的重重困扰。

平潭古称海坛,简称岚。全县面积371.91平方公里,有500余村15乡镇,人口近40万。主岛是福建最大岛,又属全国第五大岛;有大小岛屿126个,其中有人定居9个,季节性居住10个; 283个港湾澳口,明暗礁石702个;夏秋多台风,冬春常雾天,尽管港湾众多,水路四通八达,却自古被视为海上畏途。

平潭岛位于海上交通要衢,扼东南沿海往来航道,又处福建沿海中心突出部,面对台湾;更是我国和太平洋西岸沿海航线的必经之地。每遇内外战事,总成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壳丘头遗址表明,7000多年前,岛上即有先民。久时以来,岛民经受着天灾人祸对海面活动的煎熬。“行船走马三分命”、“风细砧板声(切鱼),风大啼猫(哭)声”;这些流传甚广的乡俗俚语,说明了岛民无奈的心情。千百年来,究竟有多少人命沉尸海底,葬身鱼腹,这是个谁也难以说清的数字!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10月27日,琉球国护贡船遇风沉没,漂尸海坛岛;1945年4月1日23时,美国“皇后鱼”号潜艇,在 牛山岛以东海域,击沉“阿波丸”运输日轮,2000余人丧生;1968年8月上旬,英轮“荣福号”在东甲岛“磨人礁”触礁,损失我援外载货7000多吨;1990年10月4日,东庠岛海面无风突起巨浪,翻船亡人,并冲毁流水海堤十多处;2001年6月23日,船毁人亡,全县损失7亿多元的一场飓风;2005年8月,屿头岛碗礁清瓷出水之后,附近海域又发现多艘运瓷古沉船;此外,关于清代海坛与澎湖戍兵三年一调防,过台湾海峡常遇风难等等传说,都印证了平潭海上航途的诡谲与险恶。古往今来,有多少遇难船只仍沉睡岛周海底之下!

发生在明初逼迁岛民事件,实际上也是平潭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交通惨祸!由于官府消极防倭,三日之内,逼迁岛民;船只不足,绞筏过海,又遭风暴,淹亡过半。《福建海防史》(第4章)对惨祸作了如下描述:“据考,元末海坛‘民户满四万’,按每户5人计,元末明初的海坛岛约有20万人口,而‘死亡过半’,就有十万余人在迁徙中丧生,亡人数量之多已不亚于元军入闽时的屠城了。”其时在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农历六月初三。天灾人祸,迭加相连,酿成大惨案。灾后官府竟将亡人税收强加灾民头上。为免除虚税,山门村义士林杨,挺身而出,写下《奏蠲虚税疏》,上京告了御状。林杨讲了真话,竟陷冤狱一十八载,奇冤遂使巨祸影响愈大,在史册上留下重重一笔。其奏疏被收入清《四库全书》,明宰相叶向高亲为林杨写传。《福建通志》、《海防志》和《福建史稿》等多种史籍对此均有详载。笔者在撰写《为民请命说林扬》(刊《炎黄纵横》2006年12期)一稿,核检有关史料中,深为六百多年前发生在家乡的这场惨祸所震惊!尽管林杨并未提供准确亡人数据,解放后上述一书“亡人十万余”的说法,亦仅据当时户口推测,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逼迁岛民在风浪中丧生的人数,都可能是巨大的!

历史上,每当内忧外患或重大转折时期,官府疏于海防或无力管辖之际,海面就有劫匪出现,成为客运船只的克星。故民间早有“山东响马,福建海帮”的说法。在《重篡福建通志》和沿海府、县志乘中,都详细记载了南宋时期海盗的袭扰活动。 自元朝末年至明朝中叶的两百余年间,东南沿海更是屡遭倭寇侵害,福建尤为惨烈。县志记载,嘉靖年间,海坛(平潭)连街(今钟门附近)、湾头街(今东尾附近)等集镇均遭焚毁,“劫杀无虚日”。上述明初海坛逼迁惨祸,岛民至今仍在祭祀“二月二”遭害忌日,戚继光率兵进岛剿倭等等,都是海坛倭患猖獗的历史真实写照。清未至民国时期,福建海面劫案也不断发生。由于防卫力量簿弱,劫匪屡屡预先打探或设伏航道,截掠平潭客运船只;杀人越货,焚毁船只,使島民惨遭损失!

仅从《平潭县八十年大事记》(1912—1992年)、《海坛抗日风云录》和《平潭县交通志》(1995年版 )等史料,以及近年的灾害看,台风、暗礁、迷雾、超载、兵匪,成为海难的重大因素,特别是捕捞和商旅交通事故不断。

打开上述志书,海难记载比比皆是。仅1949至1995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县海难事故就达485起。风暴显然是海上夺命的最重要原因。渔船民最怕乍然起风,逃无可逃。过去,岛民屡为出海亲人提心吊胆;台风过后,渔村常传啼哭之声。1949年9月28日,由县城至福清海口的客船,驶经竹屿口海面时,遇风沉没,淹亡31人。1962年11月14日上午,驻岛海军登陆艇由福清北坑开往平潭娘宫渡口,因超载遇风,导致翻船,救起28人,部队家属及船上人员29人淹亡。

抗战期间,平潭曾六次沦陷,又六度收复!日伪联手,反复争夺岛县这个海上交通要塞。为了控制航道,日机除轰炸县城、苏沃、流水等地,炸死数十人外,日机日舰还屡屡追逐客运船只,滥炸扫射,造成重大伤亡。1941年1月23日,塘屿至福清下垓澳渡船,满载乘客,驶至官屿海面,遭一艘日舰扫射,乘客惊慌跳海,被打死和淹亡共40多人。八年抗战,全县伤亡许多民众,损失大批财物,其中不少是在海上客运途中,遭遇野蛮袭击而丧生的。

解放初,岛上旧政权残余势力,勾结困守马祖、乌丘台军,不断劫掠客货船只,严重危害海上交通安全。1950年10月23日,途经平潭苏澳的上海“通叶”号交通船,被劫往白犬岛,改装成“63”号炮艇,隶属台情报局马祖工作站;此后,该艇屡对渔场和海上交通骚扰破坏。至1959年2月2日,“63”号炮艇终为平潭军民合击沉没,击毙11人,俘虏12人,其十年恶行才告结束。仅1955年统计,当年台军共出动飞机195批397架次,船艇88批164艘次,骚扰、轰炸扫射县城、岛屿及航船。经多次空战和崇武海战等不断打击,此类骚扰破坏才逐渐减少。但是,台军不断滥施枪炮,轰击扫射迷雾或靠近金、马航行和捕捞的渔商船,屡屡酿成血案。笔者在有关公安调研中曾统计,仅1980至1995年的16年中,遭台军警枪炮击致死的福建沿海渔船民就达137人、伤残325人;击沉击坏船只数十艘,内中就有不少平潭遭袭船只。

塘屿、草屿、大练、小练、屿头、东庠等小岛,设4个乡,人口从几千至数万不等。除客船定渡外,小岛之间,与大岛以及福清、长乐等邻县的不定期客货交通,亦十分频繁。过去由于船只小,码头简陋,也屡因客运翻船酿成事故。笔者印象深刻的是,1959年约在5月间,洋潮屿到城关的客船,因超载翻沉,淹亡11人;时我在平潭一中上学,同学周孙春的姐、嫂同日淹亡,其嫂怀有身孕,两尸三命;巨痛难使其家缓过气来;不久,周孙春一家搬迁城关北门。1993年1月27日下午5时许,屿头岛后党村林利兴儿子结婚,到大岛白青乡青峰村请客,返程船经鼓屿门,被风浪激流卷进定置网,翻船沉没,船上20人淹亡19人;喜事顿成大丧事,十分惨切!

解放后,人民政府和全县人民做了巨大努力,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力,海上交通出现新局面。先后建有各类码头35座,不断更新船只,扩大吨位。由木帆船到机帆船,再由轮渡到汽车渡轮;由摆渡到直接登轮,由长时间航行到短时间过渡,减少了隐患。过去对大陆的海上客运,多从潭城和苏澳两渡口出岛,至福清海口、长乐松下和福州等港渡口;由于航线长,航时久,易遭风浪袭击,发生意外。1959年竹屿口围垦后,改走娘宫至福清北坑(小山东)航线,仅距3.5公里,航程航时大大缩短,安全系数得到显著提高。1973年10月,修建娘宫轮渡码头,1976年投用,开始渡运汽车进出岛;至1991年11月7日,两艘524吨级的双向穿膛式轮渡又开始启用,一次可运载8部载重汽车。1987年10月20日19时30分,复建的牛山灯塔重新发光,射程44.5公里,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导航灯塔,对台海北段交通安全起重大作用。至80年代初,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渐解冻,平潭与台湾开始经贸往来,海上交通也渐呈恢复趋势。

与此同时,小岛海上交通状况也有很大改观。机帆船、汽轮逐渐替代木帆船客运,屿头岛还购置钢质客轮。小岛渡口也普遍建了码头。

解放60年来,平潭岛县人口由1949年的2万余户9.96万人,增至2007年的9万余户38.07万人,人口扩增近4倍;同期,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由1506万元升至52.56亿元(《福建统计年鉴》2008年),更是大幅提升。岛民生活的改善,车辆的增多,人财物流量的剧增,使岛县轮渡客货交通现状已不堪重负,难以适应形势。正如小学生吴立舒在一篇作文中所描述的那样,为赴榕学舞,两年之内,经受了在娘宫渡口往返200多趟的巅簸。人们无不深感轮渡交通滞后,带来的种种不便。有多少人因风浪而留宿渡口,有多少人误了急事,有多少次媒体曝光渡口的拥挤和秩序问题;每遇清明等节日,一长溜待渡车辆,又使多少人心急火焚……尤其无奈的是,一有台风警报,更是一律停渡;殊不知,台风亦自有规律,雨先来,雨压风,其风必小;风在先,属干风,则易成灾;但是,停渡期间,往往是风浪很小,旅客总要等上两三天,而渡口又不敢擅自开渡,其对旅客与货运的困扰,可想而知!

从狭义上说,发生在两渡口之间的客货运输海难,是海上交通事故。但从广义上看,海上交通事故理应涵括所有海难。船舶在海中运行,本身就带有交通的概念。如渔船不可能凭空落在渔场上,务必追逐、寻找鱼群,或长途转移渔场生产,其间的水路行驶,显然亦属海上交航范畴。笔者长在渔村,每每见闻澳口灾后残船,遇难漂尸,深感海难给人们带来的苦痛。海难不幸发生,落到谁家头上,都是呼天抢地,痛不欲生,同样悲苦!

平潭海峡大桥动工之后,又不断传來好消息。平潭至长乐机场第二座海峡大桥也在规划之中;渔溪至小山东高速公路己在开建;途经平潭的闽台海底坠道远景规划等等,都使人们心中充满憧憬。尤令岛民兴奋的是,在海西巨大效应中,今年8月27日,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宣布成立,搭建起海峽两岸交往先行先试的重要平台。由海防最前线到经济即将腾飞,平潭迎来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发展契机!先人不曾想到,波涛汹湧的海坛海峽,会架起渡海大桥;但今人却能展望,平潭将有多座海上桥梁。据说岛国日本,海上架桥,视为易事;笔者企盼,小岛也尽快有架桥日子的到来!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平潭首座海峡大桥的构建,旣是对无数海上交通亡灵的莫大慰藉,又是个好兆头。在海西经济发展中,平潭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台区域优势;岛民生性勤奋,富有开拓精神。交通的改善,“一通百通”, 将如虎添翼,平潭定有较大作为,对新世纪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胞兄
下一篇:闹元宵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