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立三”与“我不是局长”
  作者:陈齐枢  浏览:4649  发布时间:2016/2/24

前不久,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被闲置,老百姓有房却迟迟住不进。记者到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办公室,局长刘朱在记者说明来由后,竟说:“我不是局长。”闻此,不禁使我想起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

1930年6月,李立三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使得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虽很快得到纠正,但李立三对自己的错误总是十分内疚,一直进行深刻地检讨。1930年底,李立三离开中央到莫斯科共产国际担任代表期间,就作了认真地检讨,共产国际的执委们一致认为,李立三“没有两面派的手段”。1946年,李立三回国后化名李敏然,在东北讲授中共党史时,主动选择“立三路线”为内容,并且深入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课间,赞声一片。课毕,有人提问:“你怎么知道当时犯错误人的心理?”李立三回答:“我就是李立三。”顷刻,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一个说:“我就是李立三。”一个说:“我不是局长。”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一个高尚,一个卑微;一个胸怀坦荡,一个猥琐卑贱。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纵观历史,凡高尚者,必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总是能深刻地审视自我,剖析自我,正视问题,承认错误,闻过则喜,洗心革面;凡卑微者,必心怀狭隘,寡廉鲜耻。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总是要百般地掩盖问题,开脱责任,文过饰非,欲盖弥彰。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在漫长的求索路上,走弯路,犯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害怕的是执迷不悟,过则勿改。诚然,承认和改正错误并非易事,需要坦荡的胸怀和过人的勇气。李立三正是有了这种坦荡的胸怀和过人的勇气,才能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担当责任。如果说,李立三坦然承认错误会失去什么的话,那么,他失去的只是同志们对他的误解和成见,得到的却是党和人民对他的尊重和爱戴,而永垂青史。而眼下这位堂堂的局长消极逃避,拒绝担当,得到的只是暂时的脸面和身份,失去的必然是党和人民的信任。极具讽刺意义的是,这位局长很快就被免去了局长职务,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在“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中,我们一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像李立三那样,以过人的胆识和宏大的勇气,大胆承认问题,认真总结教训,及时改正过错。这样,问题就能圆满解决,错误就能有效防止,遗憾就能较好避免,党的事业就能更加兴旺发达。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