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的破坏者
  作者:陈有芳  浏览:3139  发布时间:2016/6/4


离岗后,在重读《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史籍中,我逐渐发现,不少古代帝王,正是传统道德的最大破坏者。明白这点很关键,将为弘扬传统,倡导国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可以说,一切传统美德都是围绕这一整体精神而展开的。《诗经》提出的“夙夜在公”,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认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名句“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主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都不断强调着一种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才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道德,强调先人后已,助人为乐,强调个人对社会尽责,强调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群服务。传统道德尤其倡导公忠报国,清正亷明,反贪拒贿,秉公执法,注重操守。史例证明,推行德治,亟须环境配合,氛围影响,上下协力,才能蔚成风气,发生效果。当国主政者,更是充当着重要角色。从根本上说,旧社会的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做到秉公去私,社稷为重;甚至私欲难填,恶性膨胀,滥用权力,成为传统道德的破坏者。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每当君王失去“北辰”作用时,就会“群星”游离,以致乱象丛生,改朝换代。值此之际,传统道德往往遭受严重摧残,甚至荡然无存。“创江山易,守江山难。”当王朝运行至未期,帝王不听劝阻,进出失据,毁纪乱纲,致乱天下。“桀以侈败,纣以淫亡”。夏桀商纣,正是此类货色;以致众叛亲离,国家覆亡。但在国势鼎盛时,也会发生祸国殃民现象,从而留下许多践踏传统,惊醒后人的历史教训。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唐明皇李隆基了。“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国大事年表》内载,安史之乱,长达八年;自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至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年之内,全国人口由5288万骤降至1692万,减少3596万,生民十去其六,可见这场叛乱为害之烈!叛兵与唐军作战,内部也相互残杀,兵结祸连,刀殂百姓。“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诗圣杜甫的“三吏”、“三别”,尤使后人体会当时惨状!李隆基晚年失节,前功尽弃不说,连爱妃性命都难卫护,更遑论“国之四维”了。“衣食足,礼义知。”刀斧之下,尸横遍野,民不聊生,食不裹腹;传统美德,亷耻礼义,也就被远凉一边去了,盛唐由盛转衰,从此步入下坡之路!

当国者中,亦有少数有识之士。重传统,行纲纪、留下政绩,为后人所赞誉。上古时的“禅让”,基于公正选人,故舜能聚人群、大禹会治水。西汉刘恒和刘启的“文景之治”、刘秀的“光武中兴”、唐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等。康熙无疑是其中的姣姣者,对传统的继承,十分重视;读史明志,学识渊博,擢才俊、除贪暴,平三番,收复新疆、台湾,为前清王朝打下牢固基础。

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中华民族正是凭藉强大的传统道德力量,攻坚克难,历经考验,走到今天的。时代不同,传统道德显然也应赋于新内容,比如“三从四德”等糟柏,就当摒除。但上述传统道德的主体,无疑应予弘扬光大,广泛宣传,扩大影响,深入人心。

历览古今,尤令人切感,“为政”者的“北极星”作用。这是“众星”伴随,倡导天下的先决条件。“北辰”倘若妄动,破坏传统道德,不讲纲纪,禍乱朝政,将危及社稷安稳、百姓福祉!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