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奇书《古文观止》
  作者:陈有芳  浏览:7095  发布时间:2017/10/31

323年前,《古文观止》自福州问世以来,广传天下,妇孺皆知,书坛因此激起圈圈涟漪,在中华大地,对炎黄子孙起了不可估量的教化作用。

《古文观止》影响广泛

《古文观止》一直是知名度最高的图书之一。所选文章均为古典散文代表,尽是传统文明的精华。此书评注详而不繁,解题深入浅出,辨字审音谨严;尤其注重史实解说,地名核实,语言则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不仅便于启蒙,还教作文为人,教益良多,故成育人良材,盖世奇书,影响深远。

“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著名学者金克木如此盛赞《古文观止》。提倡白话文的鲁迅先生说:“《古文观止》和《昭明文选》……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古文观止》成为学子必读熟记篇章,科举取消之后,仅在民国年间,又出过不下200种版本,发行难以计数,历经十年动乱,至今畅销不衰。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才能产生穿越时空的大效应。《古文观止》的文章,选自《左传》、《国语》、《公羊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名著,作者多为卓越的散文家、诗人,乃至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以阔大胸襟,跌宕经历,敏悦洞察力,如椽大笔,留下华章,自然不同凡响。遭酷刑而志愈坚的司马迁;鞠躬尽力,死而后己的诸葛亮;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诗书画三绝的苏东坡,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等等,锦心绣口、金声玉振的瑰丽文章,连篇累牍,轰击人脑,教化效果,自是不凡。“曹刿论战”、“贾谊过秦论”、“出师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陋室铭”、“阿房宫赋”、“师说”、“捕蛇者说”、“岳阳楼记”等,脍炙人口的文章,俱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几人没有读过、背过?从而深入人心,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时间跨度2300多年;大体反映了我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先秦选入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入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入选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东坡)的文章,分12卷共222篇。所选古文,以正统儒学观念为基准,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旣有长篇大论,又有精短美文,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使读者对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认识清楚,印象深刻。

此前的古文读本,多以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编定的《文迭》为主;其分类繁锁,阅读使用均不便。《古文观止》则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将各类文体的作品集萃于一处,方便阅读,查看便捷。点评撰优而集,稳妥周全,涵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多种必用的写作文体,非常实用。

编者对选文的精彩评注,为读者平添羽翼。文中多有精确夾批和尾批,对理解文章和背境,大有帮助。有时从文章句法和用字入手进行分析,有时自身世人情入手精评,画龙点睛。如评《屈原列传》(卷五):“史公作屈原传,其文更似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胜唏嘘欲绝……”;其评不仅有助读作用,其文字本身的清丽流畅也给人以美的亨受。这种二重审美为《古文观止》增添不少魅力。

尽管存在少数注释欠妥、将伪作入编等不足之处,但《古文观止》以其流行性、通俗性和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影响巨大,成为青少年乃至广大读者,首选的古文读本,一版再版,长传不衰。

《古文观止》的教化价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滕王阁序”(卷七)中,谁不为王勃的名句而惊叹?《古文观止》中的优美词句,比比皆是,处处可见,令人过目不忘,铭记在心。文采的感染力,是无如伦比的。从《古文观止》中走出的文人、作家,三百年来,不知有几多。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如泰山,或轻於鸿毛。”在身心遭受严重创伤的困境中,司马迁坚持完成不朽的《史记》,逆境中大作为的品格,在“报任安书”(卷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浩然之气,充盈《古文观止》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中又培育出多少国之栋材,忠贞之士。

作为育人教材,《古文观止》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向学子灌输治国安邦理念。入选文章多涉及此内容。“贾谊过秦论”(卷三),被史家认为,在所有论秦过失文章中,贾谊的评说最为中肯。弱秦鲸吞六国,成为强秦,转瞬覆亡,其大起大落,缘于“仁义不施。”本当安抚天下,生息百姓,却以“战时之法,苛政酷刑”,致荷泽举义,刘项兴兵,复失天下。“谏太宗十疏”(魏徵)、“卖柑者言”(刘基)等文章亦都十分深刻,阐明国治民安要义。从政学子,尤其深受裨益。

宣扬爱国至上精神。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子情怀永世长存。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坚贞品格,在卷五的《屈原列传》中,被描绘得分外感人。渔父劝他“何不顺流而扬其波?”答曰“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于是怀石自投汨罗以死报国。屈原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2300多年来,年年端午,岁岁龙舟,屈子至死不渝的社稷精神,又造就多少爱国志士。

《古文观止》还是传承勤政爱民思想的重要阵地。社稷民生的主线,贯串全书。“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诸葛亮的“出师表”,倾倒多少人。前表开导昏庸,后表审量形势;非抱忠贞者不欲言,非怀经济者不能言。足见“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尽托孤之责。西子湖畔,岳王庙中,笔者就读到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出师表”碑刻;那俊逸雄健,笔走龙蛇的手迹,表露了深受先贤教诲的影响。戎马倥偬中,岳飞仍手不释卷,常读“出师表”,显然是针对当时复杂抗金局势,以激励自己。《古文观止》对后人的教化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弘扬伦理道德,《古文观止》又着重传播了儒学精神。“郑伯克段于鄢”这一篇名,竟两次写入《古文观止》。卷一为左丘明原文,卷三为穀梁发透经义,加以深剖。郑伯即郑庄公(前757—前701),是春秋早期的政治家,在位46年。因出生时难产,为其母武姜所恶。母袒其胞弟欲夺王位。庄公审时度势,挫其反叛后,并未诛杀其弟;又听从颍考叔谏劝,一改“到黄泉再见(其母)”的发誓,与母亲和好如初。体现了郑庄公处事的稳妥和大度,成为臣民的榜样,传统道德的典范。这发生在2700年前的事,对今人来说,深具启迪意义。

古代文学能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情操与气质,甚至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一个有较深厚的古代文学修养的人,会显得充实、不浮躁、有函养,在实际工作中有得体的表达和行动,更易接近事业的成功。学者无不认为,应在古文上下点功夫,而学习古文的最好范本,莫过于《古文观止》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古文观止》作为优秀的国学教材,充分体现了儒家学说这一教义,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文观止》出福州

有意思的是,编者为清初山阴(今绍兴)舟山人氏,却缘何来到福州,编出流行天下的《古文观止》呢?这里就牵出吴兴祚这个人来。吴兴祚(1632--1697),字伯成、号留邨,是《古文观止》出台的直接推手,并为该书作序。这是一位有作为的前清官员,名留《清史稿》列传第47,与姚启圣、施琅同列为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三大功臣。

康熙十四年(1675),吳兴祚任福建按察使。在位平叛治乱,精明强干,仅仅过了四年,康熙十七年(1678),提任福建巡抚,率部屡败郑经军队,因功进秩正一品。协助复台后,1681年被提升为两广总督。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随康熙征伐噶尔丹。

1678年,百忙中,吴兴祚从绍兴老家请来族侄吴乘权、字楚材,族孙吴大职、字调侯,入闽帮助塾师教读儿子。不想,这两位助教十分敬业,不但认真教学,还深入探研编篡教材,《古文观止》由此而出,应运而生。

在福州三山,教材编选历时多年,从浩繁史籍中,精心研选,最终定稿。其间,吴兴祚也不断升迁调转。当编好的教材寄到吴兴祚手中时,正值1695年春天。吴兴祚时“统师云中(今内蒙),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他在序言中写道:“二子寄余古文观止一编,阅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披阅数过,觉向时之所阙如者,今则辴然以喜矣。”并对编者作高度评价:“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於寻常讲贯之外,外,别有会心。与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举亲不避嫌。从《古文观止》的大效应看,吴兴祚的评价并无过誉之嫌,而令人信服。康熙三十四年(1695),《古文观止》在福州刋印,此后,一发不可收,风行全国各地。

吴楚材与吴调侯叔侄,后来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出历史普及读本《通鉴易知录》。叔侄皆从教到老,授徒为生,均无涉官场。这或许也是他们内蕴深厚,价值取向使然么。不过,编成这样一本益世益民的《古文观止》,其终身成就显然亦极为可观,绝无逊色其他行业与业绩。在清代文坛和学术界,叔侄俩虽算不上入流人物,却因《古文观止》一书而扬名天下。

福州成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近代名人辈出,与《古文观止》在这里出台,或有关联么?林则徐、林觉民、邓拓、冰心、陈景润等不少英豪俊杰、文坛巨匠、科学奇才、气节之士,不会没有受过《古文观止》的熏陶吗?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潘叔明,曾在《福建日报》(2008年12月4日三版)刊文“注意自然和人文的‘留白’”,倡议在福州三山各建一碑:一是“古文观止”,以纪念吴楚材、吴调侯在榕选编此著;二是“四书集注”,以纪念朱熹在闽完成此著;三是“汉译名著”,以纪念严复的西学东渐。这或许也代表了许多福州人的心声么。

我与《古文观止》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我惊奇唐杜牧在《阿房宫赋》(卷七)中的精彩开篇。寥寥数字,即举网张目,提契概要,显示文章气魄,使人急不可耐地读下去;“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尤其惊奇对改朝换代,政权更迭的精辟因析,难道历史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吗?这个难题谁又能破解呢?类似《阿房宫赋》这样的奇文,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处处可见。

我对《古文观止》发生浓厚兴趣,源於“文革”中的一次“窃书”。因基层派出所遭造反派冲击,我被暂调平潭县公安局,眼看那将焚成灰烬的大堆书本,喜欢读书的我,不由阵阵心痛。某日,实在熬不过,就冒险从一个小窗口潜入,在里面折腾半天,从中选出“康熙字典”等几十本古籍,搬放宿舍床下,上覆报纸,在武斗枪声中,每晚翻阅不止。自此,我与内中的《古文观止》结下不解之缘。我为其中的许多篇章所震撼,愈读愈受教益。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多灾多难的民族发展史,先贤先哲的感人事迹,都深铭脑际,不可磨灭。

动乱中,我发现许多做法,有勃于《古文观止》的教义。老百姓不欢迎“文化大革命”是有其道理的。在政治大漩涡中,一个人还得靠自己的人生准则去把握,才不致于迷失方向。在“砸烂公检法”狂潮中,奋力保护档案、枪支,又因拒绝“反戈一击”,我曾被调离公安机关,下放农村。9.13事件过了一年多,才又归队。在派性斗争激烈,“文攻武卫”的枪声中,我守住了人生底线,经受了考验。

“文革”结束,我被调往省、地边防部门。时值福建沿海走私猖獗阶段,边防总局转发了不少我撰写的调研材料;因此被总局多次借调、培训。1987年底,转业公安机关,在调研岗位上,崭露头角,连获全国性大奖,4次与会国际论坛,获评研究员职称,并入选部级专家人才库。在传统文化熏陶下,还涉足书画篆。我先后发表散文、杂文等各类体栽的文稿近千篇,获各级论文奖、各种征文奖,共有70多篇次,书画印奖也有20多项;手头尚有4本著作正待出版。切感习作要精炼、具文采,非有扎实的古文基础不可。从《古文观止》中,我感触良多,获益匪浅,。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古文观止》的浓厚兴趣,并未有丝毫降低。内中不少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可供加深探研。如西汉李陵的“答苏武书”,我在早年阅读中,也曾质疑其为武将,何以有如此文笔,替自已辩解投降的原因,写得头头是道,冠冕堂皇?后来翻查《中国历史人物辞典》,说世传此文系后人伪作,顿时解开多年困惑。

“文革”后,对《古文观止》的正面评价,不断见诸报刋;其价值的探研,也逐渐深入。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1月,中央又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这是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文化软实力。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课,学习加深对儒学思想的领悟。在思想领域的新态势下,《古文观止》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产生更深远影响。

进入晚年,《古文观止》又恰似一杯醇厚的美酒,常读使人清心寡欲,感悟人生,保持晚节。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