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作者:陈有芳  浏览:2316  发布时间:2018/4/22

中庸之道

陈有芳

过去遭受批判的“中庸之道”,在倡导传统文化中,恢复了处世利器的面目。无论君国大事,凡间往来,不亢不卑,适当妥处,自然是件利世益民、和谐社会的好事。

春秋时,鲁桓公宗庙有一称为“欹”的瓦罐,无水时歪斜,半水则正,水滿又斜。善于思考的孔子,前往宗庙观礼时,发现了这个“佑世之器”富含哲理的现象,由此大为感叹,悟出“中庸之道”,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遇事取正确的适中态度,不偏及、不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恰到好处,即“中庸之道”。这也是古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孔子还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篇)。认为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最高尚了!人民缺少这种道德很久了。

“中庸之道”,成为儒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在《四书.中庸》中,又加深挖潜,进一步阐明“中庸”的益世要义,产生广泛影响。2000多年来,“中庸之道”历经实践检验,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人生良方,益世哲理。炎黄子孙,以适中心态,处世待人,代代传承,传统长继,从中走了过来。启蒙之初,“中庸”就被当为安身立命之本,而灌输头脑。

五四运动后,随着“打倒孔家店”,儒学进入百年低潮期,被认为“不讲阶级斗争”,而屡遭大肆抨击;加上西方思潮的冲击,“中庸之道”渐被社会淡忘和遗弃,以致发生孔子担忧的“人民缺少这种道德”窘境。改革开放以来,世人切感传统道德滑坡带来的危害,犯罪率上升,治安态势严峻。且看那些激情犯罪行为,显然与缺失教养、素质低劣有关。一言不合、一事不和,就火冒三丈、勃然大怒,出拳伤人,拔刀相向,小事酿成命案,屡见报端。时下各类纠纷多发,矛盾激化出事不少。这种现象甚至也出现在一些老年人身上。前不久,某小区发生一起上门打人事件,仅因受害者提了物管的意见。打人是不讲道德和触犯刑律的野蛮行径,而凶手竞然是一名离岗不久的老干处长;此虽属罕见个案,但也说明当前浮躁心理依然不少,值得引起警觉。

不自检点,擅越雷池,踩踏道德底线的少数老人,追求非分“享受”,以致把命都搭上。报载,今年4月15日,德化县水口镇一名80高龄老翁,在宾馆开房,与46岁某妇苟合,体力不支,当场晕倒,送医抢救无效死亡。类似案例并不乏见。更有一些在社团机构任职的老人,丧失警惕,开了缺口,陷身财色,甚至被逮下狱。某学会负责人,在外骗婚,致孕,女方闹上门来,声名狼藉,造成不良影响。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到晚年,显然仍须重温“中庸”这个佑世利器。把握好自己,也就会遵循传统道德,敬畏法纪,弘扬正能量,成为年轻人的榜样,受到尊重,安度晚景幸福生活。


作者系研员、福建省作协会员

2018.4.20





上一篇:垂钓
下一篇:状元故里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