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江:坚守农家书屋35年
  作者:陈智民  浏览:1788  发布时间:2013/4/14
 

刘石江:坚守农家书屋35

阳春三月,笔者前往寿宁县竹管垅乡造访现年54岁的高中同学刘石江,老同学相见不免生出几分感慨。他1974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后来听说他创办了农家书屋,到处“化缘”为扩大书屋规模筹集资金。我曾问起他创办农家书屋的初衷,他说当时正处“文革”后期,经济相当落后,但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贫瘠,大多数青壮年农民把时间都花在打扑克牌上,就萌生了创办一个农民科技图书室的念头,丰富当地的文化精神生活。说干就干,他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猪,又从生产队借来400元,投入1000多元从县城购买了1000余册图书和一些报刊杂志,添置了书架、桌子、椅子等,办起了农家书屋,无偿为农民和群众提供书刊阅览,未曾想到这一干就是35年。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使家庭经济收入能够适应图书室不断添置书刊的需求,刘石江含泪关闭了创办5年的图书室,走出家门创业挣钱。为此,他先后当过木匠,做过买卖,办过养鸡场,后来还跑起了运输……。不管挣钱如何艰辛,他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农家书屋。1983年,刘石江将老房子拆了重建,腾出临街的3间门面房,在原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增加了报刊阅览室和村史展览室。1993年,他再次投入20000多元充实图书室,购置时政教育和30多种实用科技图书杂志,使免费借阅的科技图书达到7000多册,还订阅了《农民日报》、《福建日报》、《闽东日报》、《宁德晚报》等10多种报刊,配备了电视机。“我们在这里可以学习科技知识,了解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从众多村民的赞许声中,透着农家书屋浓浓的书香味。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种植、婚育、健康等书刊受到青年农民的青睐。在当地政府、计生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刘石江又相继投入近万元购置相关图书杂志,目前书屋里的藏书量达七大类8000多册,成为当地农民喜爱的精神食粮。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