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闭门10年 探索古老漆线雕技艺和文化的新时代契合点
发布时间:2017/2/14   来源:人民网   + 1961

蔡水况在生产间为技艺人员传授技艺。徐林摄

 “漆线雕主要是用陈年的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成柔软、富有韧性的泥团,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完成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前,今年78岁的蔡氏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老人一见面就如数家珍地说。

蔡氏漆线雕工艺在闽南地区流传已有300余年了,其代表性传承人的领军人物蔡水况至今从事漆线雕艺术生涯已有60多年历史。他对艺术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大胆创新,把漆线雕和陶瓷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创了漆线龙盘,以瓷瓶、瓷盘为载体,表现漆线的浮雕效果、金箔的喜气富贵和瓷器的滋润典雅。

蔡水况告诉记者,漆线雕技艺在厦门的发展,最早依赖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那时,闽南民间大多信奉佛教,礼堂里或每家每户的案桌上都会摆放木雕佛像、神像,金身装饰,俗称“装佛”,供烧香许愿,祈求平安。

解放初期,以蔡氏家族成员为主的厦门市雕塑合作社成立,其父蔡文沛是一位全国知名的漆线雕艺人,也许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漆线雕世家,当时只有14岁的蔡水况在家庭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他从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到妆金填彩,一个个工序开始,扎扎实实苦练基本功,最终换来了以后不斐的成绩。

但好景不长,“文革”时工厂关门,蔡水况也成了炼铜厂的炉前工。白天在高温的炉膛前干体力活,晚上他就躲在家里偷偷地创作。一次,蔡水况上班时满脑子还在想着一幅作品,一伸手,把舀过冷水的铜匙放入温度高达800多度的炉膛中,冷热相撞,火星四溅。好在戴着操作墨镜,不然两只眼睛怕是失明了。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里,厦门工艺美术厂恢复了生产,蔡水况此时开始了大胆尝试。一天,他突发奇想,何不把漆线图案设计在蛋壳、瓷瓶、瓷盘上面?他把这一想法说给周围人听后,不但没有得到赞同,反而招来许多人的闲言碎语。好在他父亲蔡文沛十分信任他,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我看行,你大胆放手去做!”简短的几个字给了他极大的信心。蔡水况不分白天黑夜反复进行试验,“把漆线装饰从‘做菩萨’中提取出来,以龙凤牡丹等吉祥纹样表现在蛋壳上,且蛋壳太廉价,精致的工艺花在上面有些不值得,于是,他后来选择了瓷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新型装饰工艺品试验成功,在广交会上,这种由漆线装饰的花瓶、瓷盘一鸣惊人,大受欢迎并接到大量的订单。

改革开放后,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撞击,漆线雕一度面临市场萎缩、工艺失传的危险。着实让许多年轻艺人学习漆线雕的热情下降,工艺美术厂的老师傅有的离职,有的改行,正值盛年的工匠也纷纷下海经商。已过不惑之年的蔡水况出人意料地决定停薪留职,并闭门10年,探索古老漆线雕与新时代的契合点。

为了突破漆线雕保存时效短的问题,蔡水况放弃传统上经过处理的金漆,采用青干漆,原因是这种漆耐酸耐热耐水,能使作品历经千年不变质。他用了整整10年时间创作出了12件(套)作品:《闹天宫》、《哪吒》、《红楼梦》、《罗成夺魁》、《华容道》……题材均取自古典小说和传说,这些作品前后获得国家级金奖4项,银奖5项,其中《波月洞降妖》和《还我河山》可谓集漆线雕工艺之大成,于1994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值得一提的,在上世纪的1981年10月,蔡水况接到与厦门大学一墙之隔的南普陀寺重塑四大金刚的任务。要知道,这么重要的工程和如此庞大的塑像,不仅蔡水况本人没有做过,就是在他之前的十一代漆线雕技艺的传承人也都没曾做过。一开始,他碰到了雕塑上的难题,按照一搬泥塑的程序,是先塑成模糊的雏形,确定各部份之间大体的关系,然后再一步步地深入到细节,到最后全面推光,显出表面的效果。但这样做对于小雕像是没问题,每天只要把一条湿巾包住雕像,第二天仍然保持湿润易于操作,但是,大型雕像就不一样了,蔡水况和几位老艺人想了许多的方法,前后历时3年,终于将这4尊宏大、庄严、华丽的塑像如4座大殿般矗立在世人眼前。

2006年,一个重大的消息使得民间艺人激动不已,当然,也包括蔡水况。为了防止我国许多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亡,国家专门制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换手工艺术、民间艺术、地方剧种等,厦门的漆线雕就这样成为了首批国家非遗的项目,进入了500个项目名录之中。蔡水况和他的弟子,摞起袖子加油干,重新整理了传统技艺,研究历史、考察现状,并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创新与探索,一下子,漆线雕从濒危的手工技艺变成了显耀的城市礼品,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地方文化和一个代表。由此,蔡水况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美术大师总结表彰大会,先后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最高荣誉”、“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厦门漆线雕技艺传承人”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和随之而来的媒介宣传,顷刻间,这个从不喜欢炫耀而衣着朴素的蔡水况,一时成了时下的热门人物。但蔡水况深深懂得,这些荣誉应该属于世世代代为之付出的蔡氏漆线雕的前辈们。

1995年蔡水况退休后,一直担任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二十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协助公司的工作,从没要过一分钱的薪水。他说:“能够看到漆线雕这个传统工艺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这比什么都令我开心。”

如今,蔡氏漆线雕的接力棒不仅传承到了第十三代传人蔡士东、蔡超荣、王志强等人手上,看到新人辈出,后继有人,这让蔡水况的晚年感到最大的安慰,其次就是公司成立了蔡氏漆线雕艺术馆、技艺传习所、研发创作部。

“蔡大师虽然已年逾八旬,但他作为蔡氏漆线雕的传人,有责任有义务为漆线雕的传承做些他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他坚持到公司技艺传习所给技艺人员讲如何把现代审美意识融合到传统技艺中去,讲如何把这个传统工艺更好地发扬光大,讲如何如何让社会各个领域对漆线雕有更好的认知,总之,一句话就是如何使得这个传统的工艺能更好得到普及……”蔡氏漆线雕董事长兼书记张学平如是说。(徐林、实习生徐鹭君)

声明:文章来源人民网,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