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福州花甲老人操持四代传承元宵老店 让市民一辈辈留下乡土记忆
发布时间:2017/2/17   来源:人民网   + 2852

福州台江区苍霞新城,有一家传承了四代人的老字号元宵店。这家店面积不大,店内只有元宵、汤圆、珍珠白丸子、花生汤、茶叶蛋六种食物。就是这么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元宵店,元宵节前后却卖出十几吨的元宵,元宵节当天还限购每人不超过2包。

“2017年,我要让更多人吃到‘耳聋伯’元宵,让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福州有这个传统小吃。”2月11日,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早上7点,这家看似不起眼的元宵店内已经人声鼎沸,元宵店的老板林英德有这样一个愿望在心里酝酿着,他今年要再开一家店,希望把传统做法的美味,还有乡邻和睦的人情友好传播下去。

坚持不用添加剂,在食材和手艺上下功夫

“要讲耳聋伯元宵的历史,这里面有四代人的努力。”花甲之年的林英德谈起这家福州老字号元宵店的历史,语气中带着很多的回忆。

现在人都在用食品添加剂增加口感、味道,但是我们却脱离了所有添加剂的东西,采用纯传统的过程制作,没有任何的添加。林英德讲解起了元宵口感的独特就颇为自豪,“为什么有嚼劲又不烂?制作元宵的皮非常讲究,一是材料,二是工艺,缺一不可。”

“我父亲那一代,凌晨两三点就爬起来浸米,回去休息几个小时,五六点再起来用石磨磨米浆……”一说起元宵,跟元宵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林英德就滔滔不绝,“肉呢也有讲究,上等的猪腿肉,剔干净筋、皮等杂质后再调味。”

林英德把制作好的元宵皮摞成上小下大的圆锥放在盘子上,旁边用爷爷清朝时流传下的磁盘装制作好的馅。开始包元宵后,他看似笨重的手却异常灵活,转、捏、掐……一连串的动作很是好看。在包元宵的过程中,客人也络绎不绝。

“春节期间差不多卖出了十几吨。”说到这,林英德也表示烦恼,“很多顾客只有元宵节当天才有空过来买,为了照顾到四面八方、五乡八里远道而来的顾客,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所以在元宵节当天对每位顾客限购2包。”

一代代传承技艺,也让民间口耳相传

“老板,甜的来5包,咸的来10包。”元宵节前两天,顾客郑美燕一边吃着元宵一边准备打包,“我在这边吃了很多年了,具体时间都记不清了,这么多年味道都没变,虽然家在仓山,也常常跑过来解解馋。”

林英德的“耳聋伯”元宵如今传到了第四代,店里的客户也一代又一代的更换着。

“经常有来福州的游客问我这家店在哪。”在元宵节前,林女士带着她的孩子乐乐正在吃元宵。说起这家老字号元宵店,林女士特别熟悉,小的时候家里长辈带着她来吃,现在,她又带着她的小孩继续吃着。“每天这个时候我的乐乐也都过来吃,几种轮着吃,也不会腻,我们也放心。”

“耳聋伯”并不是招牌,它是大家口耳相传的口碑叫出来的。林英德自己写了“风雨传承百年美食,弘扬奉献文化遗产”这家老字号店的对联,他觉得有义务将这份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现在儿子辈传承了,孙子辈也要继续,不能遗失。

时至今日,耳聋伯元宵共有三家分店,据林英德透漏,第四家正在筹备中,即将开业。耳聋伯元宵不仅在福州出名,更是走出了福建省,走向了全国,走向了全世界。

“如今‘耳聋伯’元宵在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正在申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林英德谈起今后的计划娓娓道来,“元宵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更应该去保护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技艺。”

“这样的传承非常好,就是要一直传承下去,中国人的手艺就是讲究传承。”在旁边吃元宵的陈先生忍不住插了一句,他觉得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就是要有这样努力传承的勇气和毅力。(余杉芳)

声明:文章来源人民网,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