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两岸50名青年学子参访武夷山 重走朱子之路品味茶文化
发布时间:2019/1/29   来源:东南网   + 2400

 

两岸青年学子参访武夷精舍(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1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这次的参访行程让我觉得非常新鲜,也是增广见闻。”26日—27日,2019年家味·年味台湾青少年春节习俗研习营活动在武夷山参访,来自台湾铭传大学商业设计系大三学生练德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每到一处参观点都会拿出相机拍照,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他表示,大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时间想到处去看看。

此次活动由中华文化联谊会、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30位台湾青年和20位来自福建各所高校的同学在武夷山参访了武夷精舍、闽越王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五夫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村等地,重走朱子之路,品味茶文化,体验民俗活动,两岸青年学子在领略武夷山秀丽风光的同时感受了到朱子文化的博大精深。

武夷山市是福建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1999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国仅有的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拥有高质量自然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养生资源,物种资源极其丰富。

南平市副市长朱仁秀告诉记者,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万里茶道的起点。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这里“琴书五十载”,孕育出传世的理学思想。“从台湾儒学史看,朱子学在明朝郑成功时期传入台湾,这段历史被称为‘道东之传’,这种融合称为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文脉。”她提及了朱子文化与台湾的渊源。


两岸青年学子参观下梅村(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26日,参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武夷山景区九曲溪五曲东隐屏峰南麓的武夷精舍,这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在教育史、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两岸青年学子在当地导游的解说下详细了解了朱子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当天,参访团还走进了闽越王城博物馆,该馆用图表、文字、实物、复制品的形式,集中展示距今2100多年前闽越国从汉初立国到因叛汉而被剿灭的近百年历史,让两岸学子们感受到了古汉历史的兴衰演变。

来自台北的骆秉熙表示,过去读书时在课本上读过关于朱熹的不少文章,知道福建是朱子文化的发祥地和集成地,此次实地参访,亲眼所见,对理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弘扬朱子文化。”

万里茶道是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两条国际贸易通道。200多年前,以武夷山下梅村为起点的“万里茶道”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然后由东向西延伸,通往中亚和欧洲各国,全长1.3万公里。

在下梅村,只见一条小溪横穿街道,集市贸易沿街而设。27日上午,两岸青年学子实地踏访了万里茶道雕塑广场、万寿宫、邹氏家祠、晋商茶馆、大夫第—闺秀楼、隐士居等地,学子们被古香古色的建筑所吸引,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期间还体验了景隆号古茶饼制作过程。

“这茶叶好香啊!”在下梅村,台湾铭传大学商业设计系大四学生阮筱甯对茶饼的制作过程很有兴趣。称、蒸、揉、压、烘、包,她跟着制茶师傅邹勇学起茶饼制作,最后在自己的制作的茶饼包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原来不懂茶饼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今天能体验到感觉很有趣,也感受到了茶文化。”阮筱甯也特地品尝了武夷山的大红袍,她说大红袍有一股水果香,口感很特别,打算卖一点回台湾给亲朋好友试试。

青年学子在五夫镇参观朱子故居(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五夫镇是参访团在武夷山的最后一站。五夫镇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在五夫镇,青年学子们现场参与了打糍粑,在古街参观历史建筑风貌。在兴贤书院、朱子社仓、刘氏家祠等,学子们认真聆讲解员姜东成听朱子理学、感受尊师重道的传统,感悟先贤思想,还在五夫民俗文化博物馆体验朱子家训雕版印刷。

闽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夏鸿萱用“非常震憾”来形容武夷山的历史建筑,他说,这些历史建筑相当精美,内涵丰富,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武夷山参访期间,还举办了两岸青年联谊会,青年学子们通过扫带有自己名字的二维码,根据获得的线索寻找到自己的家人,以“家”为单位围成一桌吃团圆饭,现场同学们积极互动,在游戏中享受快乐时光,并带来了街舞表演,现场气氛热烈融洽。主办方还精心为一月份生日的同学举办集体生日会,在《生日快乐》歌声中,送上生日蛋糕,为寿星们现场惊喜庆生,场面温馨感人。

据介绍,南平市近日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南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包括南台经贸合作、南台农旅优势互补、在南台企金融支持、台湾人才来南、台胞来南就业创业、南台文化交流、来南台胞便利保障等七大方面,共52条惠台政策。通过这七个方面,重点突出经贸交流合作、引进台湾人才、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力求在产业发展、农业合作、旅游产业、文创产业、人才引进上出实招、显亮点,让台企和台胞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在南台文化交流方面,鼓励和支持文化单位、院校、民间社团、宗亲等组织,加大台湾青少年和民间文化交流力度,积极打造南平朱子文化、郑成功文化及各县(市、区)特色文化交流品牌。 ‍


两岸青年学子体验景隆号古茶饼制作过程(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两岸青年学子体验舞龙(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两岸青年学子在闽越王城博物馆参观(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青年学子们现场参与打糍粑(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青年学子在玩自拍(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两岸青年联谊会(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声明:文章来源东南网,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