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闽江河口湿地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打造鸟的天堂
发布时间:2019/8/26   来源:福州新闻网   + 2243

芦苇摇荡绿水悠 留鸟候鸟满洲头

闽江河口湿地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打造鸟的天堂

勺嘴鹬。郑建平 摄

福州新闻网8月26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黄戎杰 孙漫 见习记者 汪培清)

核心提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中的山水林田湖草也是互为关联的生命共同体。湿地,便是这生命共同体中的重要一员。

作为福建省最优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同时也是“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闽江河口湿地地处福州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总面积2382公顷。近年来,围绕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突出问题,按“共生共荣、共治共理”原则,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推进退养还湿、生态修复以及珍稀鸟类保护等工作。如今的闽江河口湿地,芦苇摇荡,绿水悠悠,常年驻留和越冬的水鸟超5万只,已经成为鸟儿栖息觅食的天堂。记者日前来到湿地保护区,实地探访这处鸟的天堂。

走进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大小小的“绿洲”分布在水中。这些“绿洲”或冒出成片的小树林,或长满茵茵水草,成群的鸟儿围着“绿洲”觅食、戏水,野鸭子、鸻鹬类等水鸟“躲藏”其中,不时振翅飞起。

在颇具人气的湿地公园区,新建设的巡护步道、观鸟屋、观光道、景观走廊等,让游人或远观,或深入湿地芦苇区与湿地公园的各种鸟类和小生物“亲密接触”。

“闽江河口湿地就像福州的肾,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修复上,充分贯彻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分4类项目同步实施。这些项目不仅能给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候鸟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还能有效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工作人员治理湿地范围内的互花米草。记者 张人峰 摄

步步为营除治互花米草

“同样是绿色,这治理前的绿和现在的绿可大不一样!”看着保护区内的绵延绿意,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柯康生打开了话匣子。

2004年,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开始在闽江河口湿地蔓延,生长速度快、根系深且发达,其分布区内土壤板结严重,迅速侵占了湿地内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让本土植物失去“家园”,极大威胁了湿地生物多样性。

“我们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因地制宜采用了‘物理除治’法。”柯康生说,通过地上部分割除、地下根系处理和残留个体拔除3个步骤,去年就“消灭”了互花米草550亩。“今年计划治理克凤五孔水闸至马山炮台区域共750亩的互花米草,现已全面展开。”

“灭草”的同时,聚焦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保护区内更注重复绿。记者看到,原先互花米草的“居所”已被长势良好的红树林(秋茄)、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芦苇等乡土植被填满。

据了解,经系统梳理,保护区内计划清除互花米草1800亩,进行乡土植被恢复1300亩,2020年将基本完成治理,使受互花米草入侵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步得到恢复。为营造水鸟栖息环境,剩余500亩将保持光滩,供水禽觅食及栖息。

黑脸琵鹭。林曦 摄

退养还湿确保鸟儿有家栖息

要想让鸟儿爱上这片家园,优良的觅食地及高潮位停歇地的营造是关键。为解决高潮位时供湿地水鸟站立的浅水区淤泥质滩涂面积小,水产养殖活动对水鸟正常栖息、觅食、繁殖等行为造成干扰的问题,保护区花了不少心思。

“我们对保护区内的养殖塘开展全面‘退养还湿’,这也是经实践证明的最直接、快速且有效的手段。”柯康生介绍,去年,厚东区约100亩水产养殖场就优先进行了退养,并开展栖息地改造修复。目前,该区域的养殖塘土堰打通、生态鸟岛营建等工程已完成,“变身”为适宜水鸟在高潮位时停歇的栖息地。“现在来保护区‘报到’的鸟儿越来越多!”柯康生说。

记者了解到,以厚东区的改造为试点,保护区内的430亩水产养殖场、池塘都将进行退养及栖息地改造修复工作。最终,将打造成单块池塘面积较大、生态环境连通性良好、水位深浅不一的鸟类栖息地调节区。

为确保区内水深适度,每个调节区内,还会添置一座可人工调控的水闸。加上生态鸟岛及池塘边种植的芦苇、湿地松、乌桕、木麻黄、台湾相思树等乔灌木,生态绿意与活力将常驻保护区。

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记者 张人峰 摄

划定禁区好生态引来珍稀鸟类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闽江河口湿地的良好生态,吸引着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大杓鹬、大滨鹬和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水鸟栖息停驻,长乐更被称为“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

“我们划定了约750亩的核心保护区域,严禁外人进入,还聘请了4位专职管护员兼海漂垃圾保洁员,每日进区开展巡护及保洁,最大限度保证原生态的栖息环境。”柯康生说,目前,珍稀濒危物种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建设已完成,设湿地水鸟监测点3个,实现核心区的监测全覆盖,为科研监测提供基础设施。

记者了解到,除加强水鸟保育工作外,保护宣传工作也积极展开。不论是在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还是在湿地公园,各珍稀鸟类的科普折页、辨识图册及宣传海报都随处可见,加上生动的宣传片、珍稀鸟类的“真身”等,让更多的人爱上湿地、保护湿地。

与此同时,保护区还加大了海滩垃圾清理及日常管理维护。由于闽江河口湿地位于闽江入海口,在闽江河流与潮汐的共同作用下,大量的海漂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易滞留,对保护区的生态造成破坏。为此,该区域全面建立起海漂垃圾清理工作长效机制,对垃圾进行全区域清理与维护,海漂垃圾年清理量达150吨。

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大大小小的“绿洲”分布在水中。记者 张人峰 摄

亲历者讲述

坚持不懈打造“百鸟乐园”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 柯康生

去年8月,长乐区政府颁布《关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水产养殖场退养补偿实施方案》。我们在做好前期摸底的情况下,提前开始入户做思想工作,计算下来,至少谈了80户。一些养殖塘是股份制经营,涉及多户人家,一户不答应,就谈不拢,有时嘴皮子都磨破了。让人欣慰的是,大多数养殖户经过沟通,都能渐渐理解退养的意义所在。看着一份份退养及生态补偿协议签了下来,我们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为保护好修复好湿地的生态环境,我们请来多位湿地保护修复的专家,和多所学校、科研院所合作,按自然生态原则,通过综合施策,给鸟儿们建起栖息、觅食的乐园。这些生态岛有讲究,高矮不等、坡位不同、水位不一,有的模拟浅滩,有的模拟滩涂,都是为了迎合不同鸟类的习性。

为保护湿地,我们还安装了不少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湿地内的“一举一动”,连千米外浅滩鸟类的模样都看得清。据监测,2018年退养还湿改造后,湿地调节区水鸟数量较2017年改造前增加1500只次,还出现了东方白鹳、凤头麦鸡、白琵鹭等该区域比较罕见的鸟种,退养还湿改造效果显著,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中华凤头燕鸥。陈林 摄

把湿地保护当成自家事

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 林发金

我是潭头镇克凤村人,生在湿地边,长在湿地边,和它有着深厚的感情。2014年以前,我是湿地的养殖大户,现在则是保护区里的一名生态管护员。

作为湿地的“熟人”,我的工作就是看护它,一天得往返三四趟。和以前看鱼塘不同,我现在的任务,是要仔细巡查湿地是否被偷溜进来的不法分子或外来人员破坏,防止有人偷猎、惊扰鸟类,还得监测和记录辖区内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给生态鸟岛调节水位,让不同水鸟在高潮位时有舒服的栖息环境。

维护湿地生态环境,垃圾也是我“盯梢”的重点。这里是闽江的最下游,涨潮时垃圾容易堆积,我们几个管护员每天都得分头行动,一天每人能打捞到七八袋垃圾。

现在,湿地环境越来越好,水体水质大幅提升,鸟越来越多了。对我们村民来说,幸福感、获得感自然也增加了,环保意识自然更强。我们都把湿地保护当成自家事,自觉当起编外巡视员,用心守好这张家门口的生态名片。

闽江河口湿地已经成为鸟儿栖息觅食的天堂。记者 张人峰 摄

专家视角

许它们一个漂亮的家

福建省观鸟协会会长 杨金

这片历史悠久的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优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是福建母亲河闽江送给我们的礼物。

近年来,福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越来越重视闽江河口湿地的保护工作,在政策法规、保护网络、综合治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不少亮眼成绩。闽江河口湿地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濒危珍稀鸟类的保育上不断刷新着纪录。

湿地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系统优化,也是将“漂亮的家”还给鸟儿。自开展保护修复以来,省市政府严格督导,并引入专家学者力量,制定相关保护规划,对实施方案严格评估把关,同时开展常态化调查监测,保证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保护工作进入退养还湿、水鸟栖息地修复的新阶段,希望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继续加强对民众的科普宣传,加入野外实践教育,配合科研人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持续开展生态修复。

声明:文章来源福州新闻网,图片来源网络,不代表金秋网立场,若侵权请联系!QQ:3071562091
随机阅读
暂无数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