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学宫考证
  作者:杨世玮  浏览:6381  发布时间:2010/11/13
政和学宫考证
杨世玮
  学宫,指唐代至清代,福建在州,军、府和县两级设立官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培养开科取士人才的学校,亦称儒学。因其设置之所都在孔庙,故又称学宫或庙学。旁系学校有医学,阴阳学,蒙古字学,基层有社学、义学。县一级的学宫又称县学。
  政和县学宫建于何年无可稽考。旧志称“文庙旧在县西”。福建省通志则云“学在县治西,庙在县治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知县赵伯杲始迁于东。绍定五年(1232年)县令徐应辰复修,真德秀为之作《学校记》。(真西山撰《政和学宫记》:竞竞于公之过化,良非饰词。而郭、车两志欠为之传,非疏与欠 ?又考韦斋年谱,则韦斋以宣和五年癸卯尉政,六年甲辰构韦斋书室,七年乙已丁外艰遂因韦斋以居。戊申年除服,调尉尤溪,则以七月之任,而次年已酉年五月秩满,八月,遂摄泉州石井镇。十一月,弃所摄,携家还政和,其假馆于郑氏义斋者,谨也。四年庚戍五月,龚仪范汝为乱,出没于建、剑二州间,而尤溪独无恙,韦斋乃自政买舟下,假寓郑氏馆,而九月,公已生矣。综记韦斋自徽入闽,官于政者二年有奇,而寓于政者,凡四年矣。公之生距离政时,仅以月计。故韦斋报外舅祝处士书,必以建州之寇为言,然且不列于寓,贤则以绩,固备载名宦中,故为详覆之以见,不录韦斋而录公者,有由也。)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殿原庑戟门,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明伦堂(儒学的礼堂)及两斋,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设光霁亭于明伦堂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增库厨宰牲房,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辟旧址重起堂斋。永乐元年(1403年)知县黄裳改光霁亭为先贤祠。景泰四年(1453年),霁重建斋庑。天顺二年(1458年)夏起斋堂。天顺七年(1463年)重建殿庑于明伦堂南。成化七年(1471年),建尊经阁于明伦 堂北。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戟门。宏治十四年(1501年),知县洪贯重建圣殿及两武门、学门。正德六年(1511年)知县张萱建养贤堂于明伦堂后。嘉靖九年(1530年),为明伦堂移旧殿庑于东北而拓新之。万历八年(1580年),佥事张封改建,知县章园舜成之。自此,政和学宫中有大成殿,东西庑殿,后有启贤祠殿,前有戟门,棂星门,泮池宫墙。戟门左旧有名宦乡贤祠,后改建启贤祠,前殿西为明伦堂,有左右库房及时习会馔两斋。堂前有文昌楼,有学门;堂后左有教谕衙,右有土地祠。后大成殿倒塌。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知县陈大范主持重建。康熙十五年(1676年)毁于寇,康熙二十年(1681年)知县姚鸣凤倡募重建。后几经毁坏修建,或部分增建或部分修缮,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政和县学宫的学员入学条件有三:一、本地人或寄居户籍在本地的人,家世“清白”可入学。二、家庭中有倡、优、隶、阜等“贱籍”和曾犯刑律与品行不端的人不许入学。三、祖父母、父母去世三年,守制期间,不许入学。学生一律住校学习,由官府供廪生发伙食费,叫廪饩。(增、附生没有)廪饩的实发数额时有变动,视当时地方财力而定。时代,政和县学宫廪生员每月支廪米一石。清朝补银两,定额时有增减。清顺治初年,每人月支廪银7钱多,十四年裁减为2钱多,此外,尚有学租粮米给赡养。
  学宫的课程:宋初继唐代设经术。从仁宗到理宗加设诗赋、论策。明、清设礼、乐、书、数、法律,以礼为主。南宋、元、明、清时期,政和县学宫的教材有《孝经》、《九经》、《论语》、《孟子》、《尔雅》以及儒经和程朱理学著作。如朱熹的《通鉴纲月》、《历代名臣奏议》等。明、清时期多用“诏定”、“御纂”、“钦定”等形式颁行各种按朝廷旨意注解的儒经和程朱理学著作以及各种遗规等。政和县学宫历代都有教谕(教师)讲课,并有训导辅佐。学生按成绩分斋(班),统一上大课,分斋自习,以自习为主。30人设斋长1人,协助管理。
  自宋至清,政和县学宫的经费主要靠学田。学田由朝廷和地方官府拨给和官、民捐增。政府拨田多为绝户田、没官田、废寺院田。另一经费来源是官府拨银两和官、民捐增银两、店、屋等。政和县自宋绍兴年间(1150-1156)由县令赵伯杲置学田26亩,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学仓,月供师生俸廪。明万历八年(1580年)佥事张封捐田18亩。经费支出为“除完正供外,余给贫生”。(政和县志载)所谓“正供”是指学宫的修缮、祭祀、生员的廪饩,岁科考的试卷费,学政按临开支,生员应科举川资补助,中式者的花红、学官及职杂人员的工食等等。
  清代政和学宫的学额规定禀膳生员20名,增广生员20名。附学生员岁科两试,每次取8名,武生岁科并试取8名。政和县里每年举行一次岁试也称科考,被录取者称生员,也称秀才。未被录取者称童生。科考合格的秀才方可参加乡试的资格,在乡试中考中举人,在会试中考中进士,再进行入监(即进入官员候选队伍)。政和学宫的学员考中进士的有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的陈律,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的叶翱,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的邵知柔,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的吴球、谢誉,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的倪宽、吴持,咸淳四年(1268年)的吴清伯,咸淳七年(1271年)的陈从史,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范朗、陈淇等,另有30余名举人和180余名秀才和贡生。可以说明政和县学宫的教育成绩斐然,人才辈出。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