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枝花 今朝更鲜艳
  作者:高雅雅  浏览:5328  发布时间:2010/12/6
—— 陈埭丁姓回族社区改革开放30年回顾
                                 摘于2008年7月31日《晋江经济报》


   万物争荣的盛夏,笔者走访了陈埭,当我一踏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定晴打量着四周熟悉而陌生的一切:昔日破烂的老村庄变了模样,通往村里的羊肠泥土小道不见了,办在祠堂里的小学迁走了,房前屋后雕堡式的茅粪坑填平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大道,四通八达,森林般的高楼华厦,鳞次栉比。村村重新规划、设计、新建的规范化,园林式的小学、幼儿园,规格化的三化公厕,遍布各处。座座标准化厂房,条条商业大街,把村村连成一片,车水马龙,令人目不暇接。一车车装着各种产品的集装箱从这里发运各地,十几部编路号的公交汽车来回行驶于各村、站间,整个镇区欣欣向荣、生气勃勃。这就是我的故乡——陈埭。
陈埭镇回族社区地处泉州湾南畔晋东平原,陈埭镇中部,是镇政府所在地,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有江头、溪边、岸兜、西坂、四境、鹏头、花厅口七个行政村,(区域总称-陈埭)人口23024人占全镇73777人的31%。陈埭是闽南著名侨乡,福建回族聚居地。改革开放前,陈埭人走了28年单一经营老路子,农民被禁锢在那人均五分地上搞“穷过渡”,粮食年亩产虽曾跨过“吨粮”,但社区年工农业总产值仅有352.64万元,占全镇1333万元的26.4%,人均年纯收入52元,被称为是“高产穷社”。因为贫穷落后,不少陈埭人只能在吵架和械斗中求得发泄。“农业学大寨,打架学陈埭”就是当年流传甚广的顺口溜。
经过三十年的拼搏,回汉民族和睦相处、团结拼搏、共同发展,陈埭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2007年全社区企业达925多家,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2.78亿元,占全镇228亿元的54%,上交国家税收5.08亿元占全镇8.6亿元的59%,人均年纯收入超万元。陈埭提前步入小康社会。陈埭的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又受惠于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启悟。陈埭人勇于开拓,敢闯敢拼,大胆地实践党的基本路线,成功地走出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
   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陈埭成功崛起的根本保证。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姓社姓资无休止的争论一度阻碍了陈埭的发展。关键时刻,福建省委、泉州市委及各级党组织,总是旗帜鲜明,坚定引领陈埭人披荆斩棘、勇闯难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了改革开放的号令,聪明、能干的陈埭人充分发挥侨乡的社会闲资多、闲人多、闲屋多,交通方便等优势,掀起了户办、联户投资合股办乡镇企业热潮。西坂村丁荣华是个农村知青,1978年批准往港定居,一年后在改革开放感召下,返乡与爱人王秋娥在家中办起服装厂,经营童装系列和妇幼用品,由于质量高、款式新、守信用,产品很快打入国内市场,是上海针织批发公司新产品定点开发厂。1990年与港商合资,创办森发制衣有限公司,丁荣华当任总经理,引进日本关西多针打花机,香港多功能绣花机,产品远销中东、欧洲各国。丁荣华现为陈埭镇商会会长,王秋娥为晋江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花厅口村丁志堆等11位社员,早在1976年就悄悄地自愿结合,每人投资1500元合股在一家二落三开张古大厝办起第一个塑料制品厂,招收25名工人(包括股东家属工)购置挤塑机一台,空压机一台,吹塑装置4部,杠杆机2台,生产各种药用塑料瓶子,厂里供销员带着产品到厦门推销、订货,年终不分利,留厂滚动,增置设备,扩大生产。
   利用“三闲”办起的乡镇企业达到投资省,收效大,很快在全社区遍地开花,陈埭农民集资合股办乡镇企业蔚然成风。至1984年12月(8月撤社建镇)全镇办起乡镇企业702家(其中回族社区 218家占31%)。工农业年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027万元,其中回族社区达3475.9万元占全镇的31%),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亿元镇”,当年上缴国家税收460.72万元(其中回族社区148.78万元占全镇32%),人均年纯收入达806元。陈埭人的伟大创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首创,但极具争议性:是香花还是毒草,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当时的省委书记项南同志给予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亲自总结陈埭的创新模式和发展经验,作为农村发展的先进典型在全省推广。12月15日晋江地委,行署在晋江县城青阳华侨灯光球场召开陈埭镇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表彰大会”,省委书记程序同志出席大会,他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陈埭镇表示祝贺。省政府把一面写着“乡镇企业一枝花”锦旗赠送陈埭镇人民政府。
   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中,陈埭有经验,也有教训,甚至跌过跤,摔过筋斗,但陈埭人从不退缩,也不灰心丧志,因为他们身后有省委和各级党委作靠山和后盾。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同志早与陈埭结下不解之缘,曾多次到陈埭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帮助陈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鼓励支持陈埭人在改革开放大道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陈埭人决心争一口气,继续在改革的大潮中干出一番事业,决不辜负省委厚望。1986年冬,陈埭镇组织二十几家企业进京,带着各类新产品参加福建省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福建省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在京福建籍领导叶飞、林一心夫妇、庄炎林等老同志专程到陈埭展区参观,鼓劲。林一心夫人还当场试穿选购一双满意的旅游鞋。在陈埭的二十几个展柜台前,北京姑娘、小伙子争相抢购陈埭鞋,只备十天的销售产品,三天一扫而光,许多厂家,连续空运三批货进京仍供不应求,陈埭货在北京重振声威,陈埭的乡镇企业让北京人刮目相看。
   二、敢吃“第一只螃蟹”的陈埭人不可思议地创造出引人注目的陈埭模式、陈埭速度和陈埭效益,铺就了一条改革和发展的成功之路。陈埭人与众不同的是似乎具有一种特别强的地域性的群体精神和特别强的市场开拓意识:他们敢于勇敢地砸碎旧我,在血脉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往头颅中填充崭新的观念;他们立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不息,凡事敢冒三分险,认准了,就大胆试,大胆干,纵然前面是地雷阵、是万丈深渊,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他们勇于创新,善抓机遇,不尚空谈,变争论为实干,以实践代替宣言,守法不守旧,照办不照搬,与时俱进,为全省农村的改革开放创造出一个个可供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意外惊喜:陈埭人创办企业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民情社意”,采取“民间”形式,以联户集资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形式,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胆创新,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利用侨资,靠“三闲”起步;以市场经济为主,走“市场-技术-原材料”和“原材料-市场-技术”相结合的路子,搞活经营管理 ……陈埭人闯出的“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路子,对福建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功不可没。
   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渐强烈,过去的简易厂房和手工操作的家庭式企业,缺乏竞争力,所谓的“船小好调头”的做法,已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挑战,陈埭人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尝试引进侨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他们认为,只有造大船才能乘风破浪,只有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产品档次,才能迎接市场挑战。陈埭人充分发挥侨属多及靠近港、澳、台,具有信息灵通的自身的有利优势,率先发动侨眷和港、澳、台亲属“牵线搭桥”家乡的企业“筑巢引凤”双管齐下,引导具有初具规模的企业嫁接外资,发展“三资”企业,引进技术、设备、资金,推动企业更新换代,使更多的企业拥有标准的厂房,具有定型规范产品。海外赤子心,家乡不了情。在福建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广大侨胞以建设家乡的赤子之心,踊跃回乡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不少人汇款或引进各种生产设备,帮助亲属兴办乡镇企业。江头村丁国斯制鞋厂创办于1984年3月,1993年4月同日益(香港)有限公司,合资创办晋江国辉鞋服有限公司,至今已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2亿多元,厂房面积6万平方米,先进生产流水线12条,配套绣花、高频、雕刻、印花等相关辅助生产工艺,职工5000多人,日产各类运动鞋15000多双,集开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企业全面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SA8000社会责任认证。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档次,扩大了市场。初战告捷,陈埭加快发展三资企业的步伐。各村统一规划,筹建工业小区,让有一定规模厂家进入工业小区,“筑巢引凤”,使企业向群体化、外向型转化,通过办更多合资企业,引进更多的技术、设备、资金,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使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新的飞跃。推动企业更快发展。1994年底,全社区已办起制鞋、服装、塑料、汽配、印刷包装、电脑绣花等企业775多家,其中三资企业120多家,引进制鞋生产流水线及各种新型机械设备220多条(台)。工农业总产值达10.4亿元占全镇24.56亿元的42.3%,上缴国税收入4408.9万元占全镇1.08亿元的41%,人均年纯收入4150元。
   30年来,敢为天下先的陈埭人创造了可圈可点的骄人业绩,闯拼出自己独特而又充满活力的发展模式,引领出一条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奋起之路。陈埭的崛起和成功,很重要的是因为陈埭人具有一种永不言败、锐意改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陈埭的发展,离不开血气方刚的陈埭人 。早在1987年,当有人称陈埭货质量低劣时,陈埭人自筹200万元,与农业部联办,全国第一家鞋塑质检所,聘请鞋业专家,自购检测设备,培训质检人员,对各类鞋产品进行严格检测,最早提出要走“质量兴镇”的道路。随着制鞋业的发展,陈埭的制鞋原辅材料市场也悄然兴起,1989年四境居委会集资600多万元,在“七一”中路兴建一个有200多个店面的专业市场,东起西坂,西接湖中,形成鞋材一条街,渐渐有意大利、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挂钩,设立专营店,在陈泉公路贯通,“中国鞋都”建成投入使用后,南联花厅口商业大街,北延伸至“中国鞋都”,拥有500多家鞋材专卖店,构成“中国鞋业材料市场”,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式样最新,材料最全的鞋材市场之一,全国三大鞋类原辅材料市场之一。陈埭人就是这样,凡是认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干,与其清谈务虚,坐失良机,不如真正投入战斗,再见分晓。实干兴邦。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是陈埭人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干”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争”出来的。
   三、与时俱进,“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市场推广的多元化,陈埭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不满足、不停滞、不放弃。
陈埭人在与世界交往中,感到陈埭鞋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大循环,就必须要树立品牌观念,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1999年,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创出自已的民族品牌后,请来奥运会乒乓球冠军孔令辉做代言人,伴随孔令辉频繁出现在央视的安踏运动鞋,逐渐家喻户晓,公司还斥资6000万元连续三年赞助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并成为CBA职业联赛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安踏在打响品牌的同时,改变了传统流通渠道销售产品的方式,开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36个分公司,4600个品牌运动鞋专卖店,为解决专卖店销售产品单一的局面,采用贴牌加工的模式,逐渐在专卖店增加同一品牌的运动服装、袜子、帽子、背包,甚至运动器材,形成运动产品系列,在此过程中,运动鞋专卖店变成了品牌体育用品专卖店,企业与转为体育用品公司,还把品牌专卖店开到台湾、金门、新加坡,成为我国第一家到台湾、金门地区开设专卖店的企业。今日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己拥有厂区面积213亩,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员工9200多人,建造星级办公大楼,现代化厂房和园林式员工生活区,生产设备先进,生活配套齐全, 20条现代制鞋生产流水线。安踏成为年生产运动鞋1500万双的大型明星企业。2007年上缴国家税收2.5亿元的。安踏是陈埭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特步(中国)有限公司,现迁建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地段,现有职工5000多人,厂区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拥有星级式办公大楼,现代化标准厂房和园林式员工生活区,生产设备先进,配套齐全,拥有14条LKAN(精益生产)快速流水线,年生产能力1000万双种类运动鞋。特步于2001年创立品牌之初,第一个把差异化营销理念导入品牌,斥巨资请香港巨星谢霆锋、超人气组合TWINS、BOYS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成为国内第一家倡导新时尚运动的品牌,2007年再度重金聘请当红明星潘玮柏、蔡依琳与谢霆锋、TWINS联映代言特步品牌,时尚前卫、个性十足的“特步”产品深受年青时尚一族青睐。特步秉承“携手共进,互动三赢”的经营理念,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点,更体现“特步”品牌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在全体特步人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商品进出口免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500质量领先品牌”等荣誉。特步纳米银抗菌运动鞋不仅是国内运动鞋唯一一家通过日本SIAA认证企业,还是全球第一代纳米银抗菌运动鞋。在全球品牌参与竞争的今天,为实现“打造全球时尚运动第一品牌的企业愿望,公司又推出一个新的营销战略模式,即代理西班牙Rolins(柯林)、美国Disney(迪士尼)两大国际品牌,与“特步”共同构成“三合一”多品牌经营模式,领跑中国攻略。
   陈埭的许多企业也在安踏成功中,步安踏之后,各自请起品牌代言人,分别在央视、体育、省级等电视台做出广告,有的则干脆包下中国各类球赛的装备,“361度”花了6000万元与央视联合打造“娱乐篮球”节目,全社区已有20多家企业投入巨资聘请体育、影、视、歌明星为企业形象代言人,并在央视、体育台等黄金时段播出广告。陈埭制鞋业向体育界明星大摇橄榄枝。
2002年11月,安踏、恒强、361度等企业,开始进驻匈牙利最大物流中心“亚洲中心”,逐渐形成了“中国鞋都晋江街”。同时以自己的品牌打进欧洲市场,如安踏的“ANTA”,恒强的    
   “ MEKE”国辉的“CBA”,德尔惠则坚持娱乐路线设计了一款款样式新颖的休闲运动鞋,在出口国已有一定知名度。市场触逐已由东南亚向欧洲、中东拓展,打入南非、北美等市场,安踏、特步、乔丹、恒强、国辉、361度、金莱克、三斯达、、德尔惠等二十几家大企业打出自己的品牌,获得质量认证,在激烈竞争中,诚信为本,赢得信誉,走向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1家占全镇41家的51%,超3亿元以上有8家占全镇11家的73%。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18家占全镇28家的64%,“国家免检产品”16项占全镇26项的62%,中国名牌产品4项占全镇6项的67%。
   日益兴旺发展的乡镇企业吸引着四川、重庆、安徽、江西、湖南、广西、贵州、湖北、东北三省等全国各地10万左右男女青年来这里就业,有许多外来工已把家属、子女也带来在这里安家落户,就业就读,据调查统计,在各村的菜市场、工业小区、大街小巷的摊位、店面有70%左右为外来工承租经营着蔬菜、果品、烟酒、鱼肉等,餐饮服务业更为繁荣,有巴蜀风味馆、江西饭店、北方水饺、天津第一包、兰州拉面、山城火锅、皖宜包子店、川江饭馆、嘉味快餐,还有各地风味小吃等等。在全社区七所小学的在校学生6619人中,外来工子女就达5395人,占81.5%。在8所幼儿园的在园幼儿2568人中,外来工子女就有1476人,占57.5%。外来工已成为陈埭发展的生力军,与当地的陈埭人一道分享改革开放的硕果!
   四、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奉献爱心  。收获了成功和喜悦的陈埭,没有忘记党和国家的恩情,也没有忘记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陈埭人认为社会给了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是改革开放给了大家太多的机会,所以不能只知索取,不懂回报,陈埭人所拥有的应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回报社会的感恩之情。    改革开放三十年,陈埭人一直在注视前行;1993年捐资427万元占全镇1000万元的42.7%,支持泉州晋江机场建设;1998年,我国北方“三江洪涝”;宁夏贫困、闽北受灾,陈埭向灾区捐资154万占全镇219万元的70%,及大批救灾物资;2001——2002年又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资810万元占全镇1122万元的72%,救助贫困户及贫困生入学;2007年为晋江市慈善日捐资7200万元占全镇7550万元的95%;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陈埭人立即伸出援心捐献爱心款4830万元占全镇6534万元的73%。岸兜村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和木先生是众多陈埭人献爱心中的一个佼佼者,他在2007年晋江市慈善日一人捐资1000万元、又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向灾区捐爱心款1455万元、为2008年全国农运会赞助500万元。近年来每年春节前丁和木先生都为本村110多个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分别送上500—1000元不等的红包;从2008年起他又为本村60岁以上的441个男女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金。象丁和木先生这样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典型,在陈埭真是说也说不完。
   回顾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展望充满希望的明天,镇长王茂泉同志在年初镇人大会上满怀信心地说:陈埭要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以建设晋江市城东区,全国一流经济强镇和世界休闲运动鞋制造基地为定位,以做强制鞋产业为中心;以做大鞋材市场为依托,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突破口,努力将陈埭建成制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品牌经营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