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在福州
  作者:陈有芳  浏览:3916  发布时间:2016/1/30

常在史海徜徉,幡然省悟,有一股浩然正气,弥漫在福州。这正气,横贯古今,激扬文字,造就英杰;这正气,感化民众,导引社会,蔚成风气。福州赖以发展壮大,百姓据此安居乐业。

城内三山,郊外旗鼓,闽水中流。人都说,福州是“有福之州”。那么,这块风水宝地,又是凭什么来维系她的拓展呢?自从无诸建城2200多年来,福州始终运行在维护祖国版图、捍卫民族利益的轨道上。“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废封建,设郡县;无诸被削去王号,降为闽中郡长,“使其社稷不得血色。”无诸顺应了这一趋势。楚汉战争,无诸出兵佐汉,帮助刘邦,为中国统一和汉朝建立,做出贡献。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治。”可以看出,无诸是位重版图、顾大局,很有政治头脑的地方首领,他为福州的繁荣昌盛,打下了牢固的历史基础。千载之后,“开闽王”王审知,继承了这一衣钵。不搞分裂,尊重中央,妥处好邻省关系。几十年间,没有兵禍,为福建赢得发展良机。王审知施良策,安闽地,取得突出绩效,留下一段治闽佳话。到了明代,地方长官更将版图一统看得高于一切。在撰写“越王山上镇海楼”一稿,查询有关史料时,笔者发现,驸马都尉王恭督建的镇海楼,竟蕴含着版图的深意。镇海楼高六丈六尺四寸,即六六三十六,指三十六郡,四寸即另外之四郡,含福建为三十六郡又四郡之一。这是维护秦初全国版图设置的举措。镇海楼九废九建,这一尺寸始终末变,殊为可贵。“工在楼,意在海。”近年复建的镇海楼,金碧辉煌,气势恢弘,挺立越王山巅;面对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其最大的祈愿,还是统一大业,祖国版图!

史河激浪,岁月崢嵘。福地也遇逆浪,不保一帆风顺。每当内忧外患,总有一批福州健儿,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为社稷和民生而拼搏。他们崇尚“功名一时,气节千秋”的人生信条,有的毁家纾难,全力以赴,甚至慷慨就义,杀身成仁,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早在五代时,御史谌温,为使百姓免遭兵祸,就在福州西郊的祭酒岭上,饮下毒酒,以身殉国。到了明代,受命为九省总督的张经,在抗倭中,亲临前线指挥,斩杀溺毙倭寇不计其数,史称“东南战功第一。”由于他为官清亷,刚正不阿,得罪了权贵,不但战功被冒领,还遭奸倿诬陷冤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当上钦差大臣后,身家不顾,施展抱负。虎门一炬,缉毒禁烟,威震列强。尽管被昏庸的道光皇帝流放伊犁,也难以消磨他的报国壮怀。笔者曾发表“在大西北感受林则徐”(《炎黄纵横》2004年1期)一稿。难能可贵的是,身陷囹圄的林则徐,竟又在新疆办了大量利国益民的好事。林旭,中国近代杰出的维新志士,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为国家和民族前途奔走呼号,废寢忘食,被害时年仅24岁。黄花岗72烈士,福州就有19人,占26.4%;其中牺牲前写下“与妻书”的林觉民,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举义前,他抱定决死之心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壮心之烈,于此可见。“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二�七”英烈、共产党人林祥谦,面对反动军阀的淫威,宁死不屈,大义凛然之辞,永远迥荡在人们心中。此外,举家革命的方声洞,追隨孙中山革命的黄乃裳、刘尧宸,海军耆宿萨镇冰,爱国将领叶祖珪,清亷可风的林森,光明磊落的陈绍宽,一代儒将郭化若等等爱国志士,每人都有一部感人的故事,他们以高贵的节操,弘扬了正气,成为人们景仰的历史人物。

“心正则笔正”。唐柳公权曾以书谏帝。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文为心声,文如其人。胸无正气,写不出匡时济世的好文章,拿不出令人赞道的好字画。在越王山脚的一口古井边,竖有“苔泉”两字的石碑;这是宋代福州郡守蔡襄的手迹,其字苍劲有力,刚正端庄,仿佛昭示蔡襄为政清亷,关爱百姓的可贵风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福州任职期间,写下广为传诵的名作《道山亭记》,刻成碑文,至今立在乌山。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儒学大家朱熹,也在福州留下不少遗迹。三坊七巷,更是藏龙卧虎之所。从这里走出多少才俊,英杰栋材、文坛巨匠、科学名人,不乏其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放眼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翻译《天演论》,其发聋振馈的呼声,惊醒了东方睡獅;成为我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心。”文坛怪杰林纾,集译文字画于一身;人们惊奇,他缘何能以文弱多病之躯,承受创造许多传世精品的重负。“左联”烈士胡也频,以笔代枪,广播正义;生命虽短暂,却光耀人间。博学多才的邓拓,创办报刊,抗日救国;一生写下许多社论、散文、杂文、新闻,反映人民呼声和正义。不幸在文革中含冤逝世。文学家冰心,以清明博爱的灵心慧笔,为20世纪的中国点燃了一盏又一盏的希望之灯,导引国人追求真、善、美;她的创造时间惊人地长达75载,留下了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才华郑振铎,书画家陈子奋、潘主兰,闽剧家郑奕奏,帝师陈宝琛等一批文化名人,也都在民间发生着长远的影响。此外,摘取科学皇冠明珠的陈景润,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高士其,我国制碱工业的奠基人侯德榜,天文学家张钰哲,外科专家肖治安等一批科技医务名人,靠着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攀上知识高峰,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甚至成为世界的科技名人。

海外游子,不忘桑梓,这又是正气的不可分割部分。海洋文化,使勇于拓新的福州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走再远,离乡再久,始终牢记炎黄子孙身份,根在华夏神州。每当历史紧要关头,热血滿腔的华侨华人,就会将苦辛挣下的钱款资财,大批捐助故乡;甚至回国赴难,投身革命。1900年4月,侨领黄乃裳历经千幸万苦,在沙捞越寻到拓荒之地后,回闽召集垦民千余,在当地创建了新福州垦场。上溯明代万历年间,独具慧眼的陈振龙,将呂宋(菲律宾)番薯,成功引种福州。子孙数代,推广种薯。进而传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以及琉球、朝鲜、日本等地,为救灾度荒,改善百姓生活,做出大贡献,以致民间建馆建亭,至今香火不断,仍在纪念他!

历史上,福建属开发较迟的省份。由于中原战乱频乃,几番衣冠南渡,古风南移,播下文种,兴建书院,后来居上,书风日盛,以致福州被誉为地灵人杰的“海滨邹鲁”,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之都。史料显示,仅宋一代,在全国28933名进士中,福建进士有7144名,占总数的24.7%,近1/4,居全国之首;而福州进士达2799名,占福建总数的39.2%,为全省第一。宋代有状元113位,闽籍占19位,其中8位为福州人,几占全省的一半。人们从福州孔庙的历代进士名碑上,亦可感受闽都文风之盛。“仓廪足而礼义知”,正气的聚成,无疑需要浓厚的文化载体。

福州多英烈豪勇志士,更不乏锦心绣口才俊。正气最易打动人心,激发报国情怀。文章无足而行天下。诗词歌赋颂扬正气,正气又催生华章。正气与文章,交相辉映,上下激荡,愈为扩散,充盈世间。回首惊看,两个千年中,福州正是这样走过来的;因此也就有了上述令人迥肠荡气的史剧,激奋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行文至此,我不由想起,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春,影响广泛的《古文观止》一书的选注,正是在福州三山完成的。吴楚材、吴调侯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氏,叔侄在此勤奋成书,他俩看中的,难道不正是福州的浩然之气和人文景观吗?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天地间,浩然正气是最为可贵的。有了正气,民族可历劫难而不衰,一地会经发达而持久。人有了气节,就会有所不为有所为;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父母,在几十年间,做出利国益民之事来!

“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时下,跨越发展中的福州,无疑需要更为充实的浩然之气,來维护繁荣与发展,促进宏大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世界风云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