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
  作者:陈有芳  浏览:6278  发布时间:2016/1/31

在海坛湾的南侧,有个龙凤头村,那更是我的家乡。

1944年底,我出生时,祖父早己去世。记得1958年夏天某日,祖母告诉我说,祖父如在世当满百岁。我把这话记了下来。祖父68岁时因病不治,那么祖父在1926年就离世了。1961年祖母在88岁时也仙逝了。

邻近村子都讲平潭话(即福清方言),而龙凤头村却操着闽南腔。在我读小学时,多次追问其故。父亲含胡其词地说,我们来自闽南,当然讲闽南话了。父亲排行苐四,有兄弟五人;我又探问大伯,他说祖先从惠安迁来,祖籍地在惠安那里,大伯也答不上来了。

原来,因遭受欺凌,为了得到教会庇护,祖父就入了基督教。据说,入教时,把历代先人的牌位装了几个箩匡,全部烧毁了,宝贵的族谱,也在这次变故中不知所踪了。此后,曾祖父以上的先人情况,无从了解;家族如断线风筝,无根浮萍,飘零社会,失去了祖藉地信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光阴如箭,日月似梭,不觉历经六代,过了近百年光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人忙于生计,有时虽也议着要去寻宗,却总难诉诸行动。

族谱虽失,族内信息却代代相传。明季,一次年夜饭己摆上桌,先人出阵击倭,贼势猖獗,不幸全数罹难,村子一度仅剩七户。清代,先人参与戍台,三年一轮换,兵船往返台海,屡遭海难,丧失了不少族人。抗日战争中,平潭岛曾六次沦陷。我的父亲一生坎坷。1941年农历二月初五这天中午,36架日机疯狂轰炸县城,死伤百余人,当挑夫进城的父亲,险遭炸死;一次父亲捡到一筒海漂煤油,油被抬走不说,还无端遭旧警打伤;1956年11月某日,父亲在牛山海面捕捞时,又遭台机扫射,鱼船网具尽是弹洞,所幸又逃过一劫。平潭属海防重地,交通要衢,每遇内忧外患,这里总成兵家必争之地。先人迁岚后,显然经受了许多磨难波折。族人都希望早日寻到祖地,以了解祖先的过去。

家乡东南向的高坪山上,在一块巨大的风动石下(可惜几年前被石工打掉),有座小墓。那是家族最早迁岚的骨骸墓。遗骨是从岛外移来的。墓碑上有“圳尾、陈明赞公、林儒人”等字。我决定从“圳尾”地名入手,来寻找祖地。追溯家族之根,血脉之源。

在当地,族人以勤劳著称。个个是讨海务农能手。解放初,父亲连续三次获评县劳模;他虽大字不识几个,却十分看重子女的培养。省吃俭用,把我几个兄弟姐妹送去读书。1961年9月,时值三年大饥荒的最后一年,我自平潭一中应征入伍。1987年底,我由省武警总队转业,来到省公安厅办公室工作。因常往闽南一带出差,又勾起寻宗念头。但在惠安始终查不到“圳尾”这个所在,扩大到泉州地区各县市也无音讯;又通过漳泉两地的地名办查找,发现许多带“尾”和“圳”字的地名,就是难觅到“圳尾”。

怪了,难道“圳尾”消失了吗!台湾和海外的不少同胞,有的仅凭残存记忆,就能找到祖地,我不信在省内还会难寻到。2005年1月,离岗后,有了闲暇时间。但在网上也未寻到“圳尾”。2007年12月24日,《闽南日报》刋登了朱亚圣“圳尾社三千陈氏族人冬至祭祖”的报道。在网上读到后,我通过当地浮宫派出所,迅速与龙海市东园镇过田村圳尾(俊美)陈氏理事会联系上了。原来圳尾在网上屡以“俊美”出现,当然也查不出了。不久,理事长来榕参会时,给我带来《陈氏族谱》(颖川陈氏开漳世系.1994年版);又派人到平潭核实,确定龙海俊美正是要寻找的圳尾祖籍地。

族谱显示,圳尾始祖陈均惠公,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25代裔孙,宋亡后避居鹭岛(厦门),拒受元授官职,又迁海澄(龙海)圳尾发展,至今700余年,繁洐30多代,海内外族亲30余万人。每年清明和冬至,举行春秋两祭,延续了数百载。2011年12月22日,我与9名族亲由平潭前往圳尾,参加冬至祭祖盛典。宗祠楹联显示,圳尾陈氏,源自中原,光州固始,颖川派下。龙海市委党校陈安金先生,听了我在会上的介绍后,特地查找了保存的旧族谱,发现“明”字辈是圳尾第13代,其中五胞兄弟中,最小一位只有“明”的辈份,未注名;估计是早年离乡,修谱时将其名落下;但“赞”与其上四胞兄“伦、賡、宠、相”的名字,显见有排列之序。估约在明万历年间迁出后,先祖明赞公可能先徏他地,后人又将其遗骸带来平潭,移葬高坪山;由于族谱的失落,中途迁徏细况只能有待今后探究了。

所幸祖先墓碑留下地名,终使寻宗得以遂愿。令人感兴趣的是,圳尾族谱显示,先人竟是书香世代,诗书传承。内中仅一页,就载有6名进士;为官出仕者,遵循祖训,注重气节。这无疑给后人以正面影响。联想到龙凤村不满百户的陈姓族人,却有研究生、大中专生数十名,这或许也带有先人的一些好学基因么!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上下五千年,我们凭此得以传承发达,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在上述寻根之后,家族世系可经圳尾、漳州、颖川、直溯实公、胡公滿、黄帝,历经4000余年163代,一目了然;于是,龙凤头村陈氏族谱,也顺理成章地于最近续修了,目前正在付印中。

在一次家族座谈会上,我对族人说,世上惟祖先和历史才是最为可信的,子孙要讲科学、学知识,遵循耕读传家、重气节的祖训,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