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何以速亡
  作者:陈有芳  浏览:4139  发布时间:2016/1/31

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离战国而亡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其意为秦一统天下后,形势变了,不应再用取天下的那一套办法治理天下;然秦王却“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所以亡了国。在历代论亡秦的诸多文章中,贾谊的剖析还是比较中肯的,抓住了症结的所在。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国家,尽管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新政,如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字同文等等;但是却忽略“换位”这一最根本的施政大计,无视百姓战后生息的要求,而是徭役无度,滥施刑罚,变本加厉地推行战时严厉做法。此类记载,充湛史籍,惊现后人眼中;如“断狱岁以千万数”《汉书�食货志》;“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汉书�刑法志》;“劓鼻盈蔂,断足盈车”《盐铁论�诸圣篇》。说明秦的刑罚异常残酷。象范阳令那样“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的人,比比皆是。全国的官吏,从上到下,以残民为能事。

“蜀山兀,阿房出。”好大喜功的秦始皇,还滥用民力,大兴人徒,建阿房、修皇陵、筑长城,动辄数十万人,历经多年。当时全国约2000万人口,常年被征用却在百万人以上,占了人口总数的近十分之一。这些劳动者被迫离开生产岗位,又要尚在从事生产的人供给衣食之费;既严重破坏了生产,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上皇帝、贵族、大量官吏和军队的消费,以及巡游、求仙等等开支,远远超出了百姓所能负担的限度。时“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汉书�食货志》。

秦始皇妄图以法治来减少犯罪,却因苛法太过适得其反。国家统一,战事消失,不但没给百姓带來实惠,却使天下人无不切感“猛政苛于虎”。“略输文采”的秦始皇,还铸下“焚书坑儒”尽丧人心的大错。在经过连番折腾之后,加上秦二世胡亥賜死扶苏、蒙恬等倒行逆施,终于“海内仇怨遂用溃畔”《汉书�食货志》。秦始皇本欲“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秦王朝,却在他“身死才数月,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庙灭绝矣”《汉书�贾山传》。陈胜吴广,首举义旗,揭开亡秦之幕。“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焚书坑”诗句》。短短的十五年后,在农民起义的巨大声浪中,秦王朝也就土崩瓦解,走到覆亡的尽头了。

“六王毕,四海一。”秦王亲政后,在合纵与连横的权谋博奕中,在血流成河的残酷征伐中,仅仅经过十七年的扫合,就并吞了六国。这无疑是当时一项空前壮举,也为中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下基础,其功莫大焉。这是春秋500多年历史发展的结果,天下百姓为此作出巨大牺牲。秦始皇及其祖先几代人,也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胜利冲昏了秦始皇的头脑,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自古莫及己”,简直是恒古一人了。加上身边又缺乏萧何、张良、陈平那样的一批良臣谋士,于是乎,不懂“换位”,进出失据,铸下大错,王朝败亡,也就不足为怪了!

唐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曾写下一段振聋发馈的话:“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以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段深具哲理的警语,关键在“爱”字。统治者要关怀百姓,卫护子民。“爱民”是存亡之道,死生之地!

自古有“创江山易,守江山难”之说。人们为强秦的早亡而扼腕,又为后世的难以为训而感叹。但是,大起大落的秦王朝的教训,无疑永远值得后人记取。切勿以严刑苛法对待苍生,德治天下,关爱百姓,才能长治久安!


上一篇:寻根
下一篇:北固楼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