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良知
  作者:陈有芳  浏览:7692  发布时间:2016/2/9


金钱容易使人着迷,良知又是人的底线。古往今来,在金钱与良知之间,人们不知费了多少周折。

人活世上,衣食住行,件件要钱。钱又是人本领的体现。能忍大了,就成为富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钱财的渴求,也成为人的本能。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超越了法规和公德范畴,就会跌入陷阱,迷失方向,进而摧毁良知,甚至泯灭人性,害人害己,导致人生悲剧。且看古今中外的无数案例,难道不正遁此而行吗?

和珅,仗着乾隆对他的宠信,一手庶天,卖官鬻爵,大肆敛财。殊不料,堆积如山的金钱,又成为贪赃的铁证。“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当失去靠山后,他苦心累积起8亿两白银的家财,一夜之间,全进了国库。和珅也成为臭名昭彰的巨贪了。

蒙搏托,上世纪下半叶,先后当过刚果和扎伊尔两国总统,在长达32年的总统任内,他的子民年均人收入不到200美元,而他却摄取了40多亿美元的财产。然而,他却落了个无处藏身的下场。当他客死异国他乡时,距他被赶下总统宝座时,不过4个月。

“财大势大禍也大。”这是雍正的家训名句。雍正精干强悍,对吏治和家教,都很有一些独特的见解。金钱多了,权势大了,良知缺了,祸也紧随而至。和珅被抄家,八旗子弟的坠落,说明这话是有其道理的。“饱逸思淫欲”。“良知”的丧失,往往伴随着人生的改变。“良知”缺口,一旦开启,往往欲壑难填,无法竭止,直坠深渊。

贪官别称“蛀虫。”是安邦定国、长治久安的一大障碍。穷人出身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不忘对贪官的憎恨。史籍记载,他前后杀了2万多名贪官,连驸马都不放过,也被赐死。范仲淹也是一位治贪能手。当他提笔勾掉赃官名字时,一吏劝他,每官名下都有一家子呀;范仲淹答说:“宁使一家哭,不使一路哭。”除一贪,安一地,值得。

“良知”好说,实施难;古往今来,贪腐成一顽症,吏治更为难关,即为明证。官员与百姓,都有个“良知”的底线,但官员的“良知”,显然份量更重。“父母官”的清廉,与风气是成正比的。上行下效,古之使然;蔚成风气,尤须时日。

“金钱与良知”。世人应当关注,这个恒古的议题!






随机稿件
暂无数据!
上周冠军
人气:0,发布文章:0篇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上留言 | 通讯员 | 我要投稿 | 稿件列表 | 在线咨询 | Rss订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63号老干部局大院15号楼四层 闽ICP备2023017563号 邮箱:jq368@163.com
Copyright © 2013 《金秋》栏目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微信公众号